当前位置

成语: 怨声载道

来自《国语辞典》的讲解: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据《后汉书.卷六三.李杜列传.李固》载,东汉末年由於外戚和宦官政爭,造成当时朝野动盪不安,东汉的国运也摇摇欲坠。汉和帝死后,出生才百余天的殤帝即位,不久即夭折,於是邓太后与其兄弟邓騭迎立年仅十三岁的安帝,但大权仍掌握在邓太后手中。邓太后死后,安帝亲政,邓氏一门立刻遭到贬黜,但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阎氏掌握大权。安帝死后,阎氏立年幼的北乡侯为少帝,不久即病死。这时对於外戚干政早已心生不满的宦官们,便趁机发动政变,杀掉阎氏一门及其同党,拥立顺帝。但顺帝即位后,政权並未回到皇帝手中,实权仍由皇后的父亲大將军梁商掌握。梁商见到政局败坏,民间灾异四起,想要整顿朝政,於是四处延揽有才德之士。李固是当时有名的文人,博学多才,有气节操守,不同流合汙,多次辞退朝廷的征用。他曾纵论时弊,建议皇帝应该压制外戚、罢退宦官、用人唯才,但没有受到採纳,於是便到汉中隱居起来。这次梁商请他出来为官,李固希望梁商能够先端正朝廷风气,於是又上书说道:「安帝在位的时侯,任用外戚小人,他们公开地收受贿赂,任用人才没有一定的標准,所以天下才会纷扰不已,路上都充满了百姓抱怨的声音。希望將军能够以天下为忧,崇尚俭省,用人唯才,才是救国之道。」但是梁商却没有接纳李固的建议。这段话的原文「天下纷然,怨声满道」,后来演变出「怨声载道」这句成语,用来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满。
  • 典源:
    《后汉书.卷六三.李杜列传.李固》(李固)出为广汉雒令,至白水关,解印綬,还汉中,杜门不交人事。岁中,梁商请为从事中郎。……固欲令商先正风化,退辞高满,乃奏记曰:「《春秋》褒仪父以开义路,贬无骇以闭利门,夫义路闭则利门开,利门开则义路闭也。前孝安皇帝1>內任伯荣、樊丰之属,外委周广、谢惲之徒,开门受赂,署用非次2>,天下纷然3>,怨声满道。朝廷初立,颇存清静,未能数年,稍復墮损。左右党进者,日有迁拜4>,守死善道者,滯涸穷路5>,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孝安皇帝:刘祜(西元94∼125),年仅十三时,邓太后立其为帝,邓太后临朝,在位二十年卒,年三十二岁。庙号恭宗,諡号孝安皇帝。
    (2)署用非次:任用人才、指派官吏没有適当的標准。
    (3)纷然:杂乱的样子。
    (4)日有迁拜:指不断获得升迁的机会。拜,任命官职。
    (5)滯涸穷路:指没有获得赏识而陷入困境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《宋史.卷四四五. 文苑列传.刘梦得》:「时旁郡纠民输鏹就糴京师,怨声载道,独潁昌赖梦得得免。」
    02.《警世通言.卷四.拗相公饮恨牛山堂》:「民间怨声载道,天变迭兴。」
    03.《红楼梦.第五六回》:「凡有些余利的,一概入了官中,那时里外怨声载道,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。」
    04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.第九三回》:「偏偏连日大雨不止,闹得招商局码头,泥深没踝。只这一下子,便闹到怨声载道。以后招商船也不肯装运了,这才罢休。」
    05.《清史稿.卷一二二.食货志三》:「兼之强拏剥运,捶挞交加,怨声载道,不仅失风之虞也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语义说明】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满。
    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民怨四起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股票指数一直跌,投资人怨声载道
    <02>同样是当官,有的人誉满口碑,有的人则怨声载道
    <03>对这件事,政府的政策摇摆不定,难怪民眾怨声载道
    <04>你们不要怨声载道了,要知道领导阶层已尽力而为了。
    <05>这种毫无预警的减薪作法,当然会引起同仁怨声载道
    <06>这个政策完全不顾民情,以致民眾怨声载道,乃是预料之中。
    <07>这里的排水工程一直没有做好,所以每雨必淹,居民怨声载道
    <08>许多政策刚推动时难免会怨声载道,但只要是对的,最后民眾都会接受。
    <09>这条马路挖挖补补数个月,当地居民怨声载道,非常不满牛步化的施工单位。
    <10>自从实施新的打卡制度之后,所有人都怨声载道,总经理只好下令恢復旧制。
    <11>这条街一到黄昏,摊贩都摆到路中央来,人车经过时非常不便,以致大家都怨声载道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辞典》中的成语:怨声载道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的成语:怨声载道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怨声载道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