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一举两利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处所列为「一举两得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战国时候,因为楚国断绝与齐国的盟友关係,因此齐国打算出兵攻伐楚国。陈軫则向楚王建议:「可以割地给齐国,以求得调解;又能因此向秦国讲和。」於是楚王就派陈軫前往秦国,秦王对陈軫说:「你以前曾在秦国任职,说起来我们算是旧识。因为我没有治国的才能,所以你后来就离开秦国,到楚国去了。现在齐、楚即將互相攻伐,我如果出兵相救,也许有利、有弊。你现在不能只为楚王计谋,应该也要有其他的方法来为我策画一下。」陈軫就举了管与的例子回答秦王:以前有两只老虎为了爭食一个人而相斗,管庄子看到了,就要將牠们杀死,这时管与却阻止说:「两只老虎互相爭斗,结果必定是大的受伤,而弱小的死亡。既然如此,你等老虎受了伤再杀牠们,就可以只做一个动作,而同时得到两只老虎;省了一次的力气,但实际上却等於是刺杀了两只老虎。」陈軫的用意在告诉秦王,齐、楚两国如果开战,秦国派兵前往,不但有救齐国的好处,也让楚国免於被攻伐的危险。他的计谋不仅让秦国得到好处,也同时为楚国解除了危机。典源又见《战国策.秦策一》。內容则是表述司马错与张仪於秦惠王前,爭论该伐蜀还是伐韩。司马错建议伐蜀,因为秦国如果出兵伐蜀,不但可以得其国,而且將因为为百姓除去暴虐的国君而获得百姓的拥戴与支持,同时得到名、实两方面的好处。后来「一举两得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做一件事,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处所列为「一举两得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#◎1《战国策.秦策二》1>楚绝齐,齐举兵伐楚。陈軫谓楚王曰:「王不如以地东解於齐,西讲於秦。」楚王使陈軫之秦,秦王谓軫曰:「子秦人也,寡人与子故也,寡人不佞,不能亲国事也,故子弃寡人事楚王。今齐、楚相伐,或谓救之便,或谓救之不便,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,以其余为寡人乎?」陈軫曰:「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?楚王甚爱之,病,故使人问之,曰:『诚病乎?意亦思乎?』左右曰:『臣不知其思与不思,诚思则將吴吟。』今軫將为王吴吟。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?有两虎諍2>人而斗者,管庄子將刺之,管与止之曰:『虎者,戾虫3>;人者,甘饵4>也。今两虎諍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伤。子待伤虎而刺之,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。无刺一虎之劳,而有刺两虎之名。』齐、楚今战,战必败。败,王起兵救之,有救齐之利,而无伐楚之害。计听知覆逆者,唯王可也。计者,事之本也;听者,存亡之机。计失而听过,能有国者寡也。故曰:『计有一二者难悖也,听无失本末者难惑。』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典故或见於《东观汉记.卷八.耿弇列传》。
    (2)諍:音ㄓㄥ,竞爭、爭执。
    (3)戾虫:凶狠暴烈的动物。戾,音ㄌ|ˋ。
    (4)甘饵:美味而诱人的食物。◎2《战国策.秦策一》司马错曰:「……臣闻之,欲富国者,务广其地;欲强兵者,务富其民;欲王者,务博其德。三资者备,而王隨之矣。今王之地小民贫,故臣愿从事於易。夫蜀,西辟之国也,而戎狄之长也,而有桀、紂之乱。以秦攻之,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。取其地,足以广国也;得其财,足以富民;缮兵不伤眾,而彼已服矣。故拔一国,而天下不以为暴;利尽西海,诸侯不以为贪。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,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。……」
    〔参考资料〕《东观汉记.卷八.耿弇列传》弇以军营临淄西安之间,视西安城小而坚,蓝兵又精,未易攻也。临淄诸郡太守相与杂居,人不专一,其声虽大而虚,易攻。弇內欲攻之,告命军中治攻具,后五日攻西安,復纵生口令归。蓝闻之,晨夜守城。至期日夜半,令军皆食,会明,求乞攻西安,临淄不能救也。弇曰:「然。吾故扬言欲攻西安,今方自忧治城具,而吾攻临淄,一日必拔,何救之有?吾得临淄,即西安孤,必復亡矣,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。且西安城坚,精兵二万人,攻之,未可卒下,卒必多死伤。正使得其城,张蓝引兵突,临淄更彊,勒兵凭城,观人虚实。吾深入重地,后无转输,旬日之间,不战而困,诸君不见是尔。」遂击临淄,至日中,破之。张蓝闻临淄破,果將其眾亡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宋.苏洵〈衡论议法〉:「夫使有罪者不免於困,而无辜者不至陷於笞戮,一举而两利,斯智者之为也。」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一举两利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