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大逆不道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大逆不道」原作「大逆無道」。秦朝末年,各地紛紛舉兵抗秦,最後則形成劉邦和項羽互相爭霸的局面。當初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,為了號召反秦的需要,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楚懷王,各處抗秦的義軍也都尊懷王為義帝。項羽表面上是尊崇懷王,但實際上卻不聽從懷王的命令。不但自己稱號為西楚霸王,並且強迫義帝遷徙到長沙,後來更加以殺害。漢王聽聞義帝被殺,心裡非常難過,於是為義帝舉辦喪事,同時公開指責項羽「大逆無道」,意思就是說罪行重大,嚴重違反應有的君臣倫理。後來「大逆不道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違反倫常,罪惡深重。
  • 典源:
    #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1>三月,漢王從臨晉渡,魏王豹將兵從。下河內,虜殷王,置河內郡。南渡平陰津,至雒陽。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。漢王聞之,袒而大哭。遂為義帝發喪,臨三日。發使者告諸侯曰:「天下共立義帝2>,北面3>事之。今項羽4>放殺義帝於江南,大逆無道。寡人親為發喪,諸侯皆縞素。悉發關內兵,收三河士,南浮江漢以下,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。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典故或見於《漢書.卷八.宣帝紀》。
    (2)義帝:指楚懷王。項羽假裝尊崇懷王為義帝,實則根本不聽從懷王命令。
    (3)北面: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,故以北面代稱臣子。
    (4)項羽:項籍(西元前232∼前202),字羽,秦末下相人。力能扛鼎,才氣過人,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,梁敗死,籍繼為將,大破秦軍,自立為「西楚霸王」。與劉邦爭天下,戰無不利,但垓下一戰,楚軍瓦解,乃自刎於烏江。
    〔參考資料〕《漢書.卷八.宣帝紀》十二月,平通侯(陽)
    〔楊〕惲坐前為光祿勳有罪,免為庶人。不悔過,怨望,大逆不道,要斬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漢書.卷八.宣帝紀》:「十二月,平通侯(陽)〔楊〕惲坐前為光祿勳有罪,免為庶人。不悔過,怨望,大逆不道,要斬。」
    02.《晉書.卷一二一.李期載記》:「征西將軍李遐及將軍李西等,皆懷姦亂政,謀傾社稷,大逆不道,罪合夷滅。」
    03.《三國演義.第一七回》:「策怒曰:『汝賴吾玉璽,僭稱帝號,背反漢室,大逆不道!』」
    04.明.余繼登《典故紀聞.卷一》:「鞫獄當平恕,非大逆不道,罪止及其身。」
    05.《儒林外史.第四四回》:「自冢人墓地之官不設,族葬之法不行,士君子惑於龍穴、沙水之說,自心裡要想發達,不知已墮於大逆不道!」
    06.《文明小史.第四二回》:「這些書都是大逆不道的,他們膽敢出賣這些大逆不道的書,這等書店就該重辦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指違反倫常,罪惡深重。貶義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棄理害義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這種大逆不道之徒,天理難容!
    <02>他竟然棄父母於不顧,真是大逆不道
    <03>這種欺師滅祖、大逆不道的行為,我做不出來。
    <04>像這種惡意中傷、罔顧道義的作為,真是大逆不道
    <05>你忘掉自己是什麼身分,竟然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大逆不道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大逆不道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大逆不道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