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入死出生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处所列为「出生入死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出生入死」一语见於《老子》,《韩非子.解老》对此语的詮释为:「人始於生而卒於死,始之谓出,卒之谓入,故曰,出生入死。」也就是说,人的生命始於生而终於死,「生」就叫作「出」,「死」就叫作「入」,所以人的一生就是「出生入死」。老子在观察自然与人事后,归纳出「道」是所有事物运行的规律,而这个「道」便是自然。自然是本性使然,效法自然规律,便可以保身、治国。所以,人类的最高修养,莫过於依道而动,反本归真,一切的人为造作都是多余的,对养身反而有害。所以他说:就人的生命来看,能长寿的十个里有三个,短命的十个里也有三个,本来可以长寿但却自寻死路的,十个里也有三个。为何如此呢?那是因为养之太过,对自己的供养太丰厚啊!总之,生命的过程就是「出生入死」,本是一种自然的规律,依循自然的规律去运作,不设过多的供养,如此便是长寿之道了。至於「出生入死」语义之转变,所见的较早文献是晋代潘岳的〈秋兴赋〉。此文是潘岳借秋景抒写他周旋於官场的无奈,和无法归乡的愁思,其中有一句「彼知安而忘危兮,故出生而入死」,是嘲讽自己看到安乐处,就忘了官场的处处危机,所以才会这样不顾生死的在此留连忘返。后来「出生入死」就被用来比喻冒险犯难,隨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处所列为「出生入死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老子.第五○章》出生入死。生之徒1>十有三,死之徒2>十有三,人之生,动之死地,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生之徒:长寿的人。
    (2)死之徒:短寿、夭折的人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清.夏燮《中西纪事.卷八》:「某经歷海洋五十年,此身在砲弹中入死出生者数数矣!」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入死出生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