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九鼎一言
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處所列為「一言九鼎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戰國時,秦國攻打趙國,首都邯鄲被圍,情況相當危急。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,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。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,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,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,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,平原君就接納他。到了楚國,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。毛遂仗劍向前,向楚王分析情勢,義正詞嚴,氣勢凌人,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。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,讚賞毛遂說:「毛先生一到楚國,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,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。毛先生的口才,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。」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。後來「一言九鼎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說話很有分量。後亦用於形容說話很有信用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處所列為「一言九鼎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.平原君》平原君1>已定從2>而歸,歸至於趙3>,曰:「勝不敢復相士。勝相士多者千人,寡者百數,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,今乃於毛先生4>而失之也。毛先生一至楚5>,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6>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7>,彊8>於百萬之師。勝不敢復相士。」遂以為上客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平原君:?∼西元前351,名勝,戰國趙武靈王之子。封於平原,故稱為平原君。喜賓客,食客多至數千人,為戰國四公子之一,亦為趙之名相。
    (2)從:通「縱」,指合縱,是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。
    (3)趙:戰國時七雄之一,與韓、魏分晉立國,都邯鄲,後為秦所滅。
    (4)毛先生:即毛遂,生卒年不詳。戰國時趙平原君的食客,初無表現,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,與楚王定約立功。
    (5)楚:周成王封熊繹於楚,春秋時稱王,為戰國七雄之一,後為秦所滅。
    (6)九鼎大呂:傳國寶器,比喻分量極重。九鼎,夏禹所鑄的九口大鼎,象徵九州。大呂,周廟大鐘。
    (7)三寸之舌:形容能言善道的口才。見「三寸不爛之舌」。
    (8)彊:音ㄑ|ㄤˊ,同「強」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人中畫.風流配.第一回》:「老師九鼎一言,即納吉問名不逾。於此門生傳示司馬,使他靜守甥舍,以待乘龍可也。」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九鼎一言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與AI對話機器人交流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