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节流开源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处所列为「开源节流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,在他的著作中陈述如何富国强兵的理念。他认为,君主如果不爱护人民、好大喜功、赏罚不分,会因此招致民怨,而使国家衰亡。因此,基层民眾是最重要的。如果他们富有,国家就会富强。看似不重要的乡野郊区,其实是国家财力的根本;而看似重要谷仓的储量,却不过只是枝微末节而已。所以,百姓能得天时,按照正常的时节从事耕作,是国家物资的主要来源;按照收入等级来征收赋税,纳入国库以资利用,则是国家财货的流通方式。所以英明的君主必须谨慎地维持这方面的和谐安定,节省不必要的支出,尽量开发其他财源,並时时考量调整各项收支,这样天下就会富足,君主也不用为财政问题而烦恼了。后来「开源节流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指开发财源,节省支出,以储蓄财力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处所列为「开源节流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荀子.富国》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:上不隆礼则兵弱,上不爱民则兵弱,已诺不信则兵弱,庆赏不渐则兵弱,將率不能则兵弱;上好功则国贫,上好利则国贫,士大夫眾则国贫,工商眾则国贫,无制数度量则国贫。下贫则上贫,下富则上富,故田野县鄙者,财之本也;垣窌仓廩者,财之末也。百姓时和1>,事业得敘2>者,货之源也;等赋府库3>者,货之流也。故明主必谨养其和,节其流,开其源,而时斟酌4>焉。潢然使天下必有余,而上不忧不足。如是,则上下俱富,交无所藏之。是知国计之极也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百姓时和:百姓能得天之和气,农事丰收。
    (2)事业得敘:耕稼农作得依照季节的规律,国君不夺农时。敘,次第。
    (3)等赋府库:按等级征收赋税,以入国库。
    (4)斟酌:考量合宜与否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清.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.丁巳五十八岁》:「今则库款支絀,非节流开源,不能敷衍岁月。」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节流开源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与AI对话机器人交流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