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集腋成裘
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墨子,戰國時魯人,提倡兼愛、非攻、尚賢、節用等學說,主張消弭戰爭,宣揚和平,自成一家之言。墨子主張舉拔賢人,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,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。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,要治國,先要萃集精英、廣納賢士,因為「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鎰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」。意思是江河裡的水,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,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,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。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,然將一隻隻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,聚集起來之後,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,輕柔難得,至為珍貴。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,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,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,尊重人才,將人才聚集,並加以重用,國家才能強盛不衰。後來「集腋成裘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積少成多。
  • 典源:
    #《墨子.親士》1>故雖有賢君,不愛無功之臣;雖有慈父,不愛無益之子。是故不勝其任而處其位,非此位之人也;不勝其爵而處其祿,非此祿之主也。良弓難張,然可以及高入深;良馬難乘,然可以任重致遠;良才難令,然可以致君見尊。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,故能大。聖人者,事無辭2>也,物無違3>也,故能為天下器。是故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鎰4>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。夫惡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?蓋非兼王之道也。是故天地不昭昭,大水不潦潦,大火不燎燎,王德不堯堯者,乃千人之長也。其直如矢,其平如砥,不足以覆萬物。是故谿陝者速涸,逝淺者速竭,嶢埆者其地不育,王者淳澤,不出宮中,則不能流國矣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典故或見於《慎子.知忠》。
    (2)辭:推卻、不接受。
    (3)違:反、背。
    (4)千鎰:千金。鎰,音|ˋ,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。以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「一鎰」。
    〔參考資料〕《慎子.知忠》父有良子,而舜放瞽叟。桀有忠臣,而過盈天下。然則孝子不生慈父之家,而忠臣不生聖君之下,故明主之使其臣也,忠不得過職,而職不得過官,是以過修於身,而下不敢以善驕矜守職之吏;人務其治,而莫敢淫偷其事。官正以敬其業,和順以事其上,如此則至治已。亡國之君,非一人之罪也;治國之君,非一人之力也。將治亂,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於忠也。故智盈天下,澤及其君;忠盈天下,害及其國,故桀之所以亡,堯不能以為存,然而堯有不勝之善,而桀有運非之名,則得人與失人也。故廊廟之材,蓋非一木之枝也,粹白之裘,蓋非一狐之皮也。治亂安危,存亡榮辱之施,非一人之力也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兒女英雄傳.第三回》:「不必定要如數,難道老爺在外頭,不作一點打算不成?如今弄多少是多少,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。」
    02.《官場現形記.第一一回》:「他這會就去同人家商量,想趁此機會,捐個知縣班。果然一齊應允,也有二百的,也有一百的,也有五十的,居然集腋成裘,立刻到捐局裡,填了部照出來。」
    03.清.趙翼〈李雨村觀察自蜀中續寄詩話比舊增多戲題於後〉詩:「人各造車期合轍,君能集腋便成裘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積少成多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由少成多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定期定額的投資,是一種集腋成裘的投資理財方式。
    <02>他們同心協力,希望能集腋成裘,為本地辦一所大學。
    <03>這個古文資料庫,因為各界的集腋成裘,內容越來越豐富。
    <04>所謂集腋成裘、眾志成城,這個基金會急需各界人士的支持。
    <05>經過許多人集腋成裘的努力,許多貧苦家庭的生活才得以改善。
    <06>全校師生發起愛心捐款,集腋成裘,終於幫助這位同學度過難關。
    <07>良好的理財計畫,可以使小額金錢集腋成裘,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。
    <08>所有的社會大眾及企業家都應該樂於捐輸,集腋成裘,共同為提昇地方文化水準貢獻心力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集腋成裘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集腋成裘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集腋成裘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