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膠柱鼓瑟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膠柱鼓瑟」典源作「膠柱調瑟」,出自於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話。老子說:如果有人單拿一代的法制,卻要求能歷代適用,以為不能有所不同。這種作法,就好像有人先用膠把瑟的弦柱黏住了,再來演奏它,就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了。事實上,通達道理的人會隨時勢環境變化來通權達變,時代不同,環境不同,所立法制也就不同。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會不同,並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們有所不同,而是古今時勢已經改變了。所以後代的君王不應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,而是要去學習古代君王因應時代需求的立法觀念,掌握這種觀念才能順著新的環境而有所調整變化。後來「膠柱鼓瑟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變出,用來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。
  • 典源:
    《文子.道德》老子曰:「執一世之法籍,以非傳代之俗,譬猶膠柱1>調2>3>。聖人者,應時權變,見形施宜。世異則事變,時移則俗易,論世立法,隨時舉事。上古之王,法度不同,非故相反也,時務異也。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,而法其所以為法者,與化推移。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柱:琴瑟上繫弦的木條。
    (2)調:音ㄊ|ㄠˊ,演奏、彈奏。
    (3)瑟:一種彈撥弦樂器,形狀似琴。古有五十弦,後改為二十五弦,弦各有柱,可上下移動,以定聲音清濁高低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列傳.趙奢》:「王以名使括,若膠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讀其父書傳,不知合變也。」
    02.宋.李綱〈桂州與吳元中書別幅〉:「故在靖康之初,有備則當守,在靖康之末,無備則當避,豈可膠柱而鼓瑟耶?」
    03.元.王禎《農書.授時篇》:「然按月農時,特取天地南北之中氣,立作標準以示中道,非膠柱鼓瑟之謂。」
    04.明.余繼登《典故紀聞.卷一》:「博習古人之言,深知已成之事,其心雖忠於輔國,而胸中無機變之才,是古非今,膠柱鼓瑟,而強人君以難行之事。然觀其本情忠鯁,亦可謂端人正士矣。」
    05.《警世通言.卷三.王安石三難蘇學士》:「荊公膠柱鼓瑟,三峽相連,一般樣水,何必定要中峽?」
    06.《醒世姻緣傳.第五○回》:「如今這折子錢將次沒了,官府膠柱鼓瑟,不肯收銀,所以這折子錢,一兩銀子還換不出七十七八個來。」
    07.《紅樓夢.第一二○回》:「似你這樣尋根究底,便是刻舟求劍,膠柱鼓瑟了。」
    08.《飛龍全傳.第一九回》:「匡胤方纔息怒,將手扶起京娘,道:『賢妹,非是俺膠柱鼓瑟,本為義氣所激,故此千里相送。』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。貶義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頑固守舊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哪有人如此膠柱鼓瑟,不知變通?
    <02>要突破目前的外交困境,膠柱鼓瑟的政策是行不通的。
    <03>這個時代環境瞬息萬變,假如做人膠柱鼓瑟,因循守舊,就會被淘汰。
    <04>古人之言固然有不少精采處,但到底時空不同了,一味執著就是膠柱鼓瑟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膠柱鼓瑟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膠柱鼓瑟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膠柱鼓瑟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