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和衷共濟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和衷共濟」係由「和衷」及「共濟」二語組合而成。「和衷」一語出自《書經.皋陶謨》,內容記載皋陶(|ㄠˊ)和禹對於以德治國的一段對話。其中「同寅協恭,和衷哉」這句話,大意是:同僚之間要能恭敬的相互協助,同心和善相處啊!「共濟」則出自《國語.魯語下》,根據記載春秋時晉國為了報仇,號召諸侯出兵攻打秦國,途中經過涇水,沒有軍隊肯先渡河。於是晉大夫叔向就去請教魯大夫叔孫豹(諡號穆子)該怎麼辦?叔孫豹回答說他只知道吟誦《詩經.匏有苦葉》,不懂其他的事。得到提示的叔向告退後,立即召來掌管船隻和軍務的官員,說:「苦匏不可食用,只能拿來當作渡河的浮囊。而叔孫豹說他吟誦〈匏有苦葉〉,一定打算要渡河了。你們要儘快做好渡河的準備。」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「和衷共濟」,用來比喻彼此同心共渡難關。
  • 典源:
    1、「和衷」:《書經.皋陶謨》天敘有典,敕我五典五惇哉!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有庸哉!同寅1>協恭,和衷2>哉!天命有德,五服五章哉!天討有罪,五刑五用哉!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同寅:同僚,共事的官吏。寅,音|ㄣˊ。
    (2)和衷:同心。2、「共濟」:《國語.魯語下》諸侯伐秦,及涇莫濟。晉叔向見叔孫穆子曰:「諸侯謂秦不恭而討之,及涇而止,於秦何益?」穆子曰:「豹之業,及〈匏有苦葉〉矣,不知其他。」叔向退,召舟虞與司馬,曰:「夫苦匏1>不材於人2>,共3>4>而已。魯叔孫賦〈匏有苦葉〉,必將涉矣。具舟除隧,不共有法。」是行也,魯人以莒人先濟,諸侯從之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苦匏:一種有苦味的葫蘆,不能食用,晒乾後可在渡水時繫於腰間作為浮囊。匏,音ㄆㄠˊ。
    (2)不材於人:不可食用。材,通「裁」,處置、安排。此處指苦匏不可食用,對人類而言,沒有什麼用處。
    (3)共:音ㄍㄨㄥ,通「供」,供給。
    (4)濟:渡河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明.陳子龍〈論召對內降疏〉:「在陛下淵衷,以方諭大臣和衷共濟,恐憲臣戇直,奏對之際,復生異同。」
    02.清.林則徐《林文忠公政書.雲貴奏稿.卷七.覆奏保山匪案並無劣員調處片》:「惟其於倉卒遇事之時,猶能竭力籌維,和衷共濟,俾城池倉庫,諸獲安全。」
    03.《近十年之怪現狀.第三回》:「若要辦理得善,頭一著先要諸大股東和衷共濟,以外的事自然就都好商量了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彼此同心共渡難關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共同奮鬥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處境越是困難,大家就越應該和衷共濟,度過難關。
    <02>今天國家有難,全國人民當不分黨派、族群,和衷共濟
    <03>我們要的是能和衷共濟的真朋友,而不是遇事落井下石的假朋友。
    <04>現在公司的經營遇到空前的困難,得靠各位股東和衷共濟,才能度過難關。
    <05>他們兄弟雖鬩牆多年,但遇到此等大事卻也能和衷共濟地攜手合作,共度難關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和衷共濟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和衷共濟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和衷共濟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