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千岁一时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处所列为「千载一时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千载一时」的「千载」指时间的长久,「一时」指一次的机会。千年才有的一次机会,当然相当难得。若探究来源,在比较早的文献中,可以看到类似的用法。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中就有「百代之一时」一语。故事是说:战国时,楚考烈王曾赐给丞相春申君淮北一带的封地,春申君觉得封地太偏远,过於接近齐国,而楚又与齐、魏不睦,因此建议楚王將这里建郡,並自请將封地改为江东地区。但这件事拖了很久都没有定案,春申君的一个部下便向他进諫说:「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,现在楚王的年事已高,封地的事一定要赶快解决,而您的封地最好远离楚国国都。您看春秋时秦孝公曾封公孙鞅,但孝公一死,他的继任者就把公孙鞅杀了。还有秦惠王也曾赐封冉子,惠王一死,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。公孙鞅是功臣,冉子是皇亲国戚,都还遭到这样的命运,原因就是封地离京师太近,过於招摇。像古代太公望与邵公奭,就因为封在远地而得以保全。今天燕国不断攻打赵国,弄得赵国怨声四起,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赵,平定燕国,然后就请以燕国为封地,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啊!」「千载一时」这个成语的用法和「百代之一时」相同,都是形容机会十分难得,稍纵即逝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处所列为「千载一时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#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1>虞卿谓春申君曰:「臣闻之《春秋》,於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今楚王之春秋高矣,而君之封地,不可不早定也。为主君虑封者,莫如远楚。秦孝公封商君,孝公死,而后不免杀之。秦惠王封冉子,惠王死,而后王夺之。公孙鞅,功臣也;冉子,亲姻也。然而不免夺死者,封近故也。太公望封於齐,邵公奭封於燕,为其远王室矣。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,故君不如北兵2>以德3>赵,践4>乱燕,以定身封5>,此百代之一时也。」君曰:「所道攻燕,非齐则魏。魏、齐新怨楚,楚君虽欲攻燕,將道何哉?」对曰:「请令魏王可。」君曰:「何如?」对曰:「臣请到魏,而使所以信之。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典故或见於晋.袁宏《后汉纪.卷二二》、《晋书.卷八○.王羲之列传》。
    (2)北兵:向北出兵。
    (3)德:施恩。
    (4)践:灭除。
    (5)身封:所受的封赏。
    〔参考资料〕
    ■晋.袁宏《后汉记.卷二二》夫人生合天地之道,感於事动性之用也,故动用万方,参差百品,莫不顺乎道,本乎情性者也。是以为道者,清净无为,少思少欲,冲其心而守之,虽爵以万乘,养以天下,不荣也;为德者,言而不华,默而有信,推诚而行之,不愧於鬼神,而况於天下乎?为仁者,博施兼爱,崇善济物,得其志而中心倾之,然忘已以为千载一时也;为义者,洁轨跡、崇名教,遇其节而明之,虽杀身糜躯,犹未悔也。
    ■《晋书.卷八○.王羲之列传》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,北面之道,岂不愿尊其所事,比隆往代,况遇千载一时之运?顾智力屈於当年,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。今虽有可欣之会,內求诸己,而所忧乃重於所欣。《传》云:「自非圣人,外寧必有內忧。」今外不寧,內忧已深。古之弘大业者,或不谋於眾,倾国以济一时功者,亦往往而有之。诚独运之明足以迈眾,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。求之於今,可得擬议乎!
  • 书证:
    01.《晋书.卷一二四.慕容云载记》:「公自高氏名家,何能为他养子!机运难邀,千岁一时,公焉得辞也!」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的成语:千岁一时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千岁一时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