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编号:518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出生入死
编号: 518
成语: 出生入死
辨识: 请参考『辨识518.html』
参考词语: 出死入生
入死出生
典故説明: 「出生入死」一语见於《老子》,《韩非子.解老》对此语的詮释为:「人始於生而卒於死,始之谓出,卒之谓入,故曰,出生入死。」也就是说,人的生命始於生而终於死,「生」就叫作「出」,「死」就叫作「入」,所以人的一生就是「出生入死」。老子在观察自然与人事后,归纳出「道」是所有事物运行的规律,而这个「道」便是自然。自然是本性使然,效法自然规律,便可以保身、治国。所以,人类的最高修养,莫过於依道而动,反本归真,一切的人为造作都是多余的,对养身反而有害。所以他说:就人的生命来看,能长寿的十个里有三个,短命的十个里也有三个,本来可以长寿但却自寻死路的,十个里也有三个。为何如此呢?那是因为养之太过,对自己的供养太丰厚啊!总之,生命的过程就是「出生入死」,本是一种自然的规律,依循自然的规律去运作,不设过多的供养,如此便是长寿之道了。至於「出生入死」语义之转变,所见的较早文献是晋代潘岳的〈秋兴赋〉。此文是潘岳借秋景抒写他周旋於官场的无奈,和无法归乡的愁思,其中有一句「彼知安而忘危兮,故出生而入死」,是嘲讽自己看到安乐处,就忘了官场的处处危机,所以才会这样不顾生死的在此留连忘返。后来「出生入死」就被用来比喻冒险犯难,隨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。
典源: 《老子.第五○章》出生入死。生之徒1>十有三,死之徒2>十有三,人之生,动之死地,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〔注解〕(1)生之徒:长寿的人。(2)死之徒:短寿、夭折的人。
反义: 畏缩不前
贪生怕死
临阵脱逃
近义: 舍生忘死
赴汤蹈火
置生死於度外
释义: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。语出《老子.第五○章》。后用「出生入死」比喻冒险犯难,隨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。△「赴汤蹈火」
书证: 01.《老子.第五○章》:「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人之生,动之死地,十有三。」(源)02.《韩非子.解老》:「人始於生而卒於死,始之谓出,卒之谓入,故曰,出生入死。」03.晋.潘岳〈秋兴赋〉:「彼知安而忘危兮,故出生而入死。」04.《宋史.卷四四○.文苑列传.柳开》:「今契丹未灭,愿陛下赐臣步骑数千,任以河北用兵之地,必能出生入死,为陛下復幽蓟,虽身没战场,臣之愿也。」05.《三国演义.第一三回》:「骑都尉杨奉大怒,谓宋果曰:『吾等出生入死,身冒矢石,功反不及女巫耶?』」
用法説明: 一、【语义说明】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。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从生到死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句】<01>修养到家的人,自然出生入死无不自得。<02>出生入死是生命的自然歷程,应予以坦然面对。二、【语义说明】比喻冒险犯难,隨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。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不畏艰险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句】<01>这些老友都是当年在战场,一起出生入死的好伙伴。<02>他们俩曾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患难兄弟,当然成为莫逆之交。<03>在商场也是要出生入死的,一个决策错误可能弄垮一家公司。<04>为了抢在第一时间救人,他几次出生入死地进出火场救出被困居民。<05>凭著他的机智和勇敢,在八二三砲战中,出生入死地完成了军情传递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