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编号:1453
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循序渐进

编号: 1,453
成语: 循序渐进
注音: ㄒㄩㄣˊ ㄒㄩˋ ㄐ|ㄢˋ ㄐ|ㄣˋ
辨识: 请参考『辨识1453.html』
参考词语: 循次而进 循次渐进
典故説明: 「循序渐进」原作「循次而进」,见於唐代文人韩愈的〈答竇秀才书〉。韩愈在给竇秀才的信中说道:你是个青年才俊,文采丰富,意气风发。凭著如此优越的条件,当朝廷广招人才时,应该可以获得一官半职,即使未遇良好机缘,「循次而进,亦不失万一於甲科」。也就是说,即使这样平平稳稳,一步一步地来,至少登进士第是没问题的。后来「循序渐进」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。宋代大儒朱熹〈答邵叔义书〉一文中谈到作学问的方法时便曾说道:「读书穷理,积其精诚,循序渐进,然后可得,决非一旦慨然永叹,而躐等坐驰之所能至也。」意思就是说:作学问必须靠诚心诚意,一点一滴地累积,逐渐地深入推进,绝对不能想要一下子就成功。
典源: 唐.韩愈〈答竇秀才书〉(据《全唐文.卷五五一.韩愈》引)愈白:愈少駑怯,於他艺能,自度无可努力,又不通时事,而与世多齟齬;念终无以树立,遂发愤篤专於文学。学不得其术,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,皆符於空言而不適於实用,又重以自废;是故学成而道益穷,年老而智愈困。今又以罪黜於朝廷,远宰蛮县,愁忧无聊,瘴癘侵加,喘喘焉无以冀朝夕。足下年少才俊,辞雅而气锐。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,当道者又皆良有司1>,操数寸之管,书盈尺2>之纸,高可以钓爵位,循次而进,亦不失万一於甲科3>;今乃乘不测之舟,入无人之地,以相从问文章为事。身勤而事左,辞重而请约,非计之得也。虽使古之君子,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,胶其口而不传者,遇足下之请恳恳,犹將倒廩倾囷,罗列而进也,若愈之愚不肖,又安敢有爱於左右哉!〔注解〕(1)有司:指官吏。古时设官分职,职有专司,故称为「有司」。(2)盈尺:长满一尺,比喻不长。(3)甲科:唐代考试科目名。唐初明经有甲、乙、丙、丁四科,唐宋进士分甲、乙科。
反义: 一步登天
近义: 按部就班
释义: 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。语本唐.韩愈〈答竇秀才书〉。△「按部就班」
书证: 01.宋.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.论语集注.宪问》:「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,循序渐进耳,无以甚异於人而致其知也。」02.《朱子全书.卷六.学六.读书法》:「或问:『读书之法,其用力也奈何?』曰:『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,可也。』」03.宋.朱熹〈答邵叔义书〉其一:「读书穷理,积其精诚,循序渐进,然后可得,决非一旦慨然永叹,而躐等坐驰之所能至也。」04.《清史稿.卷一二八.河渠志三》:「擬分別缓急,次第筹办,不求利多,但求患减,为得寸得尺之计,收循序渐进之功。」05.《清史稿.卷四四三.于式枚列传》:「惟在朝廷本一定之指归,齐万眾之心志,循序渐进。」
用法説明: 【语义说明】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推进。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逐步进行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学习数学一定要由浅而深,循序渐进,千万不可躁进。<02>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渐进地进行,否则难免欲速则不达。<03>民主改革一定要循序渐进,才不会让民眾一时无法適应。<04>自从小明脚踏实地、循序渐进地学习之后,成绩进步很多。<05>这本哲学导论是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地介绍基本理论,非常適合初学者阅读。<06>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,虽然成效可能较慢,总比囫圇吞枣、不求甚解要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