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玉石俱焚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《書經》即《尚書》。為上古文獻。今傳《尚書》有真古文和偽古文兩部分。〈胤征〉屬偽古文《尚書》。一般認為多抄襲先秦古書的文句,雜入所杜撰之文中,所以亦有其文獻上的參考價值。據〈書序〉記載,羲氏與和氏歷代為日官,負責觀察天象四時。至夏帝仲康時,因為沉迷於飲酒而怠忽職守,於是仲康派胤侯前往征伐。出師之前,胤侯做了這篇〈胤征〉來訓誡勉勵將士們。文中提到:「今天我將要率領你們這些勇猛的將士,前往討伐失職的羲氏與和氏。你們應該輔助我,一同為天子效力。崑崙山上如果發生大火,美玉和石頭都將一同焚毀;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職,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比烈火還要可怕啊!」後來「玉石俱焚」被用來比喻不論賢愚、善惡、好壞同時受害,盡皆毀滅。
  • 典源:
    《書經.胤征》今予以爾有眾,奉將1>天罰。爾眾士同力王室,尚弼2>予,欽承天子威命。火炎崐岡3>,玉石俱焚;天吏逸德4>,烈于猛火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將:進行,執行。
    (2)弼:音ㄅ|ˋ,輔助。
    (3)崐岡:指崑崙山,產玉。
    (4)逸德:失德、瀆職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書經.胤征》:「火炎崐岡,玉石俱焚;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。」
    02.《南齊書.卷一.高帝本紀上》:「火炎崐岡,玉石俱焚;黔首相悲,朝不謀夕。」
    03.《宋史.卷三八五.蕭燧列傳》:「如火烈烈,玉石俱焚;在冬青青,松柏不改。」
    04.《三國演義.第四一回》:「公可往說劉備:如肯來降,免罪賜爵;若更執迷,軍民共戮,玉石俱焚。」
    05.《警世通言.卷一二.范鰍兒雙鏡重圓》:「我陷在『賊』中,原非本意,今無計自明,玉石俱焚,已付之於命了。」
    06.《三俠五義.第一一九回》:「若論捉拿奸王,易如反掌;因有仁兄在內,惟恐到了臨期,玉石俱焚,實實不忍。」
    07.《鏡花緣.第二四回》:「女兒既有所見,兼因駙馬暴戾異常,將來必有大禍,惟恐玉石俱焚,因此不避羞恥,曾於黑夜俟駙馬安寢,暗至他的門首,勸他急速回鄉,另尋門路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不論賢愚、善惡、好壞同時受害,盡皆毀滅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一同毀滅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核戰一旦爆發,結果必是萬物成灰、玉石俱焚
    <02>你把優秀和不適任的員工一概裁退,豈不是玉石俱焚
    <03>他們要是逼得我無路可走,大不了和他們來個玉石俱焚
    <04>雖然表面看不出來,但他內心早已下定決心,要與對方玉石俱焚
    <05>歹徒撂下狠話:如果我們村子再頑強抵抗,大軍一到,必要我們玉石俱焚
  • 辨識:
    形音辨誤俱,音ㄐㄩˋ。皆、都、全。不可寫作「具」。
    「玉石俱焚」及「同歸於盡」都有雙方一起毀滅的意思。經常會連用。
    「玉石俱焚」側重於強調兩方中一方好、一方壞;「同歸於盡」適用範圍較廣,不論好壞,常用於強調與對方拚鬥的決心。
    玉石俱焚同歸於盡辨似例句
    你把優秀和不適任的員工一概裁退,豈不是∼?
    他身綁炸彈,準備衝入敵營,和敵人∼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玉石俱焚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玉石俱焚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玉石俱焚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