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撥亂反正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《春秋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修訂而成的一本史書,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,終於魯哀公十四年,共二百四十二年。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時代,各諸侯國間聘問、會盟、戰爭等政治事件,也有關於日食、水災、大旱等自然現象。孔子作此書,開私人修史之先,但並不純為紀載史事,而是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,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。春秋時代,各國分立,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,孔子藉《春秋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,以及大一統的主張,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《公羊傳》中便有一段話:「君子曷為為《春秋》?撥亂世,反諸正,莫近諸《春秋》。」意思是說:孔子作《春秋》,為的是扭轉亂世,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,就此來看,沒有比《春秋》更能切合義理的了。後來「撥亂反正」被用來指扭轉亂象,歸於正道。
  • 典源:
    《公羊傳.哀公十四年》《春秋》何以始乎隱?祖之所逮聞也。所見異辭,所聞異辭,所傳聞異辭。何以終乎哀十四年?曰:備矣!君子曷為為《春秋》1>?撥2>亂世,反3>諸正,莫近諸《春秋》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《春秋》:書名。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,為編年體史書。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,迄魯哀公十四年,共二百四十二年。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。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,故亦稱為「十二經」。公羊、穀梁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,稱為「春秋三傳」。
    (2)撥:扭轉。
    (3)反:通「返」,歸返,返回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公羊傳.哀公十四年》:「撥亂世,反諸正,莫近諸《春秋》。」(源)
    02.《孔叢子.與從弟書》:「忿俗儒淫辭冒義,有義欲撥亂反正,由來久矣。」
    03.《漢書.卷六.武帝本紀》:「贊曰:『漢承百王之弊,高祖撥亂反正,文景務在養民,至于稽古禮文之事,猶多闕焉。』」
    04.漢.桓寬《鹽鐵論.詔聖》:「高皇帝時,天下初定,發德音,行一切之令,權也,非撥亂反正之常也。」
    05.《舊唐書.卷八○.褚遂良列傳》:「遂良言於太宗曰:『陛下撥亂反正,功超前烈,將告成東嶽,天下幸甚。……』」
    06.五代漢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三.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》:「科第之設,沿革多矣。文皇帝撥亂反正,特盛科名,志在牢籠英彥。」
    07.明.王世貞《鳴鳳記.第一九齣》:「近聞得朝中奸相弄權,朋黨誤國,此正臣子撥亂反正之時。」
    08.《喻世明言.卷三二.遊酆都胡母迪吟詩》:「今天運將轉,不過數十年,真人當出,撥亂反正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扭轉亂象,歸於正道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改變亂象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身為一個領導者,負有撥亂反正的職責。
    <02>經過撥亂反正之後,憲政體制終於走上了正軌。
    <03>表揚好人好事,對於社會風氣有撥亂反正的正面效果。
    <04>面對混亂的價值觀,我們應該撥亂反正,而非同流合汙。
    <05>不論哪個時代,在國家多難時總會有一些英雄出來撥亂反正
    <06>此時正是國家存亡危急之秋,我們都肩負著撥亂反正的嚴峻任務。
    <07>現今人心渙散,紀律鬆弛,急須有志之士撥亂反正,進行全面整頓。
    <08>出色的政治家,應該在社會動亂的時候撥亂反正,而非相互打口水戰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撥亂反正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撥亂反正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撥亂反正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