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掩耳盜鈴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掩耳盜鈴」之「鈴」,典源作「鍾」。「鍾」同「鐘」。春秋時,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,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,想把它偷走。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,根本無法背走,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。可是一動手敲,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。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,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,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,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。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「掩耳盜鈴」,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。出現「掩耳盜鈴」的書證如明.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.卷二.列朝.朝覲官進獻》:「夫既曰官銀,那有無礙之理,真掩耳盜鈴也。」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,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「鈴」都是作「鐘」,例如北齊.劉晝《劉子.卷二.慎獨》用的就是「盜鐘掩耳」,《梁書.卷一.武帝本紀上》又省作「盜鐘」。
  • 典源:
    《呂氏春秋.不苟論.自知》荊成、齊莊,不自知而殺;吳王、智伯,不自知而亡;宋、中山,不自知而滅;晉惠公、趙括,不自知而虜;鑽荼、龐涓、太子申,不自知而死。敗莫大於不自知。范氏1>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2>者,欲負3>而走。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4>毀之,鍾況然5>有音。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6>。惡人聞之可也;惡己自聞之,悖矣。為人主而惡聞其過,非猶此也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范氏:范吉射,春秋時晉卿,生卒年不詳。范武子後代,後為智伯所滅。
    (2)鍾:同「鐘」,古代一種中空,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。宋.吳曾《能改齋漫錄.卷五.辨誤》:「諺有『掩耳偷鈴』,非鈴也,鐘也。」
    (3)負:以肩背物。
    (4)椎:音ㄓㄨㄟ。敲打東西之器具。
    (5)況然:狀聲詞,敲鐘時所發出之聲音。
    (6)遽揜其耳:急忙掩住耳朵。遽,音ㄐㄩˋ,急忙。揜,音|ㄢˇ,通「掩」,遮蓋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明.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.卷二.列朝.朝覲官進獻》:「夫既曰官銀,那有無礙之理,真掩耳盜鈴也。」
    02.《程乙本紅樓夢.第九回》:「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,也是『掩耳盜鈴』,哄人而已。」
    03.《鏡花緣.第一四回》:「他雖用綾遮蓋,以掩眾人耳目,那知卻是『掩耳盜鈴』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妄想瞞騙他人,結果卻只是欺騙自己而已。貶義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於「欺瞞矇騙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如果不去努力,只會用謊言自欺,就是掩耳盜鈴
    <02>妄想把不法行為合法化,只不過是掩耳盜鈴把戲罷了。
    <03>這種一手遮天的做法,正是掩耳盜鈴,欺騙不了大家。
    <04>這樣做猶如掩耳盜鈴,除了自己欺騙自己外,還有什麼用呢?
    <05>硬要將違法的搜括說成是合法的借貸,豈不是掩耳盜鈴的做法?
    <06>別以為自己聰明,可以掩飾所做的壞事,其實是掩耳盜鈴,自欺欺人。
    <07>你找藉口來掩飾貪汙的事實,這種掩耳盜鈴的技倆,早晚會被發現的。
    <08>一個人做了壞事,還編出一套理由來掩飾,那就是掩耳盜鈴,自欺欺人。
    <09>硬把錯事合法化,只是掩耳盜鈴的笨拙把戲,事實的真相,大家心頭是雪亮的。
  • 辨識:
    「掩耳盜鈴」及「自欺欺人」都有瞞騙的意思。
    「掩耳盜鈴」用於反諷僅是自欺而已,實際卻無法欺騙他人;「自欺欺人」則是既欺騙自己又欺騙他人。
   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辨似例句
    這種一手遮天的做法,正是∼,欺騙不了大家。
    沒學過電腦就說沒學過,何必∼,硬要說學過!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掩耳盜鈴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掩耳盜鈴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掩耳盜鈴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