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冷譏熱諷
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處所列為「冷嘲熱諷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冷嘲熱諷」原作「冷譏熱諷」。春秋時楚國公子圍篡國弒其君郟敖自立為靈王這件事,人盡皆知,並且都覺得氣憤不平。而晉國大夫們也對這件事議論紛紛,言語尖酸、刻薄,帶著嘲笑和諷刺的意味,這是因為他們有顆公平無私的心。「冷嘲熱諷」與「冷譏熱諷」意同,用來形容尖酸、刻薄的嘲笑和諷刺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處所列為「冷嘲熱諷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※清.袁枚《牘外餘言》昭公1>元年,楚公子圍2>為虢3>之會。其時子圍篡國4>之狀,人人知之,皆有不平之意。故晉大夫七嘴八舌5>,冷譏熱諷,皆由于心之大公也。其時嘿嘿者,惟向戌之老奸、樂王鮒之幸臣耳。君子于此,可以觀人。我不惡樂王鮒,而惡向戌;一真小人,一偽君子也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昭公:魯昭公(?∼西元前510),春秋時魯國國君。
    (2)楚公子圍:即楚靈王,名圍,春秋時楚國國君,生卒年不詳。魯哀公二十八年,弒其君郟(ㄐ|ㄚˊ)敖自立為王。
    (3)虢:音ㄍㄨㄛˊ,春秋國名。魯昭公元年,楚公子圍和向戌等人會於此。
    (4)篡國:以不當手段奪取國家君位。篡,音ㄘㄨㄢˋ。
    (5)七嘴八舌:形容人多口雜,議論紛亂的樣子。見「七嘴八舌」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清.袁枚《牘外餘言》:「故晉大夫七嘴八舌,冷譏熱諷,皆由于心之大公也。」(源)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冷譏熱諷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