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編號:2215

請看本頁的規範網址:寡見鮮聞

編號: 2,215
成語: 寡見鮮聞
注音: ㄍㄨㄚˇ ㄐ|ㄢˋ ㄒ|ㄢˇ ㄨㄣˊ
辨識:
參考詞語: 孤陋寡聞
典故説明: 此處所列為「孤陋寡聞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《禮記》為十三經之一,大概是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。本為許多關於「禮」的單篇文章,西漢戴聖從中選取四十九篇編訂成書,世稱「小戴禮記」,成為現今通行的版本。其中的〈學記〉篇,論述了學習的方法,以及教學為師的道理,與〈大學〉篇所講述的內容,可說是互為表□,自古以來甚為學者所推重,直至今日,書中的道理仍然深具價值。這段文字,說明了古代大學中進行教育的正確方法,應該在一切的問題與邪念萌發之前,就用禮節加以禁止約束,這樣就叫做預防。而利用學生接受教育的時機,給予教導,就是合於時宜。不超越學生的程度而循序漸進的施行教育,就叫做合乎順序。讓學生互相觀察而學習彼此的長處,就是觀摩、切磋。這四種方式,就是促使教育興盛、成功的原因。如果在邪惡的念頭和罪過發生後,再加以禁止,這時的教育就發揮不了作用,容易顯得格格不入而無法克服問題。過了應該學習的時期才去學習,即使花費相當的努力也難有成就。雜亂的施教而不循序漸進,就會破壞整個知識的系統性而缺乏條理。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、研討,就會造成學識淺陋而見聞不廣。對朋友怠慢就違背了師長的教導;一旦言行偏差,就會荒廢了自己的學業。這六項,就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。後來「孤陋寡聞」被用來形容學識淺薄,見聞不廣。
典源: 此處所列為「孤陋寡聞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禮記.學記》大學之法,禁於未發之謂豫,當其可之謂時,不陵節而施之謂孫,相觀而善之謂摩。此四者,教之所由興也。發然後禁,則扞格而不勝。時過然後學,則勤苦而難成。雜施而不孫,則壞亂而不脩。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。燕朋逆其師。燕辟廢其學。此六者,教之所由廢也。
反義:
近義:
釋義: 義參「孤陋寡聞」。見「孤陋寡聞」條。
書證: 01.漢.王褒〈四子講德論〉:「俚人不識,寡見尠(鮮)聞;曩從末路,望聽玉音,竊動心焉。敢問所歌何詩,請聞其說。」
用法説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