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纤尘不染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处所列为「一尘不染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唐代时,一代高僧禪宗五祖弘忍大师有七百多名弟子,他想从中选择一位来继承衣钵,便要他们每人做一首偈,看看谁的修行最好。当时大家都公推最杰出的神秀,而神秀也毫不退让地站出来,在墙壁上写下:「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莫遣有尘埃。」这四句的意思是说,身如树,心如镜,隨时勤於擦拭,必能常保洁净,不沾灰尘。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时,能够断绝俗欲,保持心灵纯洁。弘忍大师看了这首偈后,大为讚赏,说以后修道之人若能遵守这四句话,便能修成正果,还要其他弟子们诵念。当时,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听到同学诵念这首偈,便说:「这首偈意境是很美,但並没有真正参悟空性。」同学便讥笑他什么都不懂,还敢乱发评语。慧能便在深夜里带一名会写字的书僮,帮他在神秀的偈旁写下:「菩提本非树,心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假拂尘埃。」意思是说,能修行到无身无心的话,万物皆空,根本无须担心落尘,更不必时时拂拭了。弘忍大师看到后,认为慧能的修行更好,便將衣钵传授给他。典源又见《景德传灯录.卷三.僧那禪师》。內容则是表述僧那禪师的生平事蹟,他告诫弟子慧满修道除了要能苦行外,还要能明本心,苦行才会有用。而要能明本心,就要隨时注意自己的心性所向,不要迷失。这样心灵就会常保明亮,而不会有一点断续间隔。后来「一尘不染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比喻人品纯洁,丝毫不沾染坏习气。也用於形容非常干净,一点灰尘都没有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处所列为「一尘不染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◎1《景德传灯录.卷三.弘忍大师》师知付授时至,遂告眾曰:「正法难解,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己任。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,若语意冥符,则衣法皆付。」时会下七百余僧,上座神秀者,学通內外,眾所宗仰,咸共推称云:「若非尊秀,畴敢当之?」神秀窃聆眾誉,不復思惟,乃於廊壁书一偈云:「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莫遣有尘埃。」师因经行,忽见此偈,知是神秀所述,乃讚叹曰:「后代依此修行,亦得胜果。」……能1>至夜,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。能自秉烛,令童子於秀2>3>之侧写一偈云:「菩提本非树,心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假拂尘埃。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能:慧能(西元638∼713),唐代高僧,俗姓卢,祖籍范阳。初从弘忍学法,后在曹溪宝林寺传授禪法,为禪宗六祖。所开启之顿悟法门,成为禪宗的正统。得法弟子四十人,其后支派並起,成为唐以后中国佛教的主流。
    (2)秀:神秀(西元606∼706),唐代高僧,俗姓李,汴州尉氏人。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。弘忍死后,在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,声名远播。后为武后召到京师,朝野景仰。因在北方传法,故其法系称为北宗。因南宗认为他所传的禪法是渐悟法门,故称其禪法为「北渐」或「渐门」。
    (3)偈:音ㄐ|ˋ。梵语,义译为颂。为佛教文学中的诗歌,无韵,每偈由四句构成。◎2《景德传灯录.卷三.僧那禪师》既不墮有无处所,则心珠独朗,常照世间,而无一尘许间隔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元.夏伯和《青楼集.赛天香》:「善歌舞,美风度。性嗜洁,玉骨冰肌,纤尘不染。」
    02.清.洪昇《长生殿.第一一齣》:「清光独把良宵占,经万古纤尘不染。」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的成语:纤尘不染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纤尘不染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与AI对话机器人交流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