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恐后爭先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处所列为「爭先恐后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「爭先恐后」係由「爭先」及「恐后」二语组合而成。「爭先」是出自《左传.襄公二十七年》,提到晋国与楚国爭执於歃血盟誓的先后。晋国人认为:晋国一向是诸侯的盟主,从来没有其他国家在晋国之前歃血的。楚国人认为:晋国和楚国的地位是对等的,如果让晋国一直在先,这就是楚国比晋国弱小了。而且晋国、楚国交换著主持诸侯的结盟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,怎能说晋国一直是盟主呢?因双方爭执不下,於是叔向对赵孟(二人均为晋国臣子)说:「诸侯是归服於晋国的德行,不是归服於晋国是否主持盟会。你致力於修明德行,不要去爭抢歃血的先后。诸侯结盟,小国本就应有一个出来负责结盟诸种事物的,此次就让楚国做为晋国的小国,不也可以吗?」因此就让楚国先歃血。「恐后」是出自於《汉书.卷一四.诸侯王表》,內容是说王莽在西汉末年时,已察知汉朝即將走到尽头,国力衰微,因而心生贪念,以外戚的权势,作威作福,行使命令。其他的诸侯王看到这样的局势,都纷纷向王莽致上最敬礼,爭相奉上印璽,惟恐落於他人之后,有的则歌颂王莽的功德,极尽諂媚,真是令人感到悲哀!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「爭先恐后」,指竞相爭先,惟恐落后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处所列为「爭先恐后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1、「爭先」:《左传.襄公二十七年》晋1>、楚2>爭先3>。晋人曰:「晋固为诸侯盟主,未有先晋者也。」楚人曰:「子言晋、楚匹也,若晋常先,是楚弱也。且晋、楚狎4>主诸侯之盟也久矣!岂专在晋?」叔向谓赵孟曰:「诸侯归晋之德只,非归其尸盟也。子务德,无爭先!且诸侯盟,小国固必有尸盟者,楚为晋细,不亦可乎?」乃先楚人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晋:周代诸侯国。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,地跨黄河两岸。后为韩、赵、魏三家所分,遂亡。
    (2)楚:国名。周成王封熊绎於楚,春秋时称王,为战国七雄之一。领有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后为秦所灭。
    (3)爭先:爭执於歃血盟誓的先后。
    (4)狎:音ㄒ|ㄚˊ,更也,交换。2、「恐后」:《汉书.卷一四.诸侯王表》王莽知汉中外殫微,本末俱弱,亡所忌惮,生其奸心;因母后之权,假伊周之称,顓作威福庙堂之上,不降阶序而运天下。诈谋既成,遂据南面之尊,分遣五威之吏,驰传天下,班行符命。汉诸侯王厥角稽首1>,奉上璽韍2>,惟恐在后,或乃称美颂德,以求容媚,岂不哀哉!是以究其终始彊弱之变,明监戒焉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厥角稽首:叩头时,以额头触地,即一种俯首至地的最敬礼。稽,音ㄑ|ˇ。
    (2)璽韍:整组印璽。韍,音ㄈㄨˊ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.第六八回》:「况且他跑的又一点没有规矩,不似上海只靠左边走,便没有碰撞之虞;他却横冲直撞,恐后爭先。」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的成语:恐后爭先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恐后爭先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