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动常得咎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处所列为「动輒得咎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,他精通六经百家,崇尚儒学,排斥佛老,文章自成一家,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。登进士第后,曾任国子博士、监察御史等职,却因直言敢諫,屡次犯怒被贬,久久不得升迁。韩愈自认才高,不应受此待遇,因此作〈进学解〉一文以抒己愤。该文採问答方式,以国子先生喻己,假托学生之言,抒发自己才高却不受重用的不满,却说自己不过是一介庸才,符合目前的低位闲差,用以自我解嘲。文中的「跋前躓后,动輒得咎」就是学生描述国子先生(韩愈)在官场上的处境艰难,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,进退两难,而屡遭贬謫。后来「动輒得咎」就被用来形容人处境困难,极易受到责难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处所列为「动輒得咎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唐.韩愈〈进学解〉(据《全唐文.卷五五八.韩愈》引)少始知学,勇於敢为。长通於方,左右具宜。先生之於为人,可谓成矣。然而公不见信於人,私不见助於友。跋前躓后1>,动輒得咎。暂为御史,遂窜南夷;三年博士,冗不见治。命与仇谋,取败几时;冬暖而儿号寒,年丰而妻啼饥;头童齿豁,竟死何裨。不知虑此,而反教人为?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跋前躓后:比喻陷入困境,进退两难。见「跋前疐后」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宋.欧阳修〈与晏相公书〉:「岂非飘流之质愈远而弥疏,孤拙之心易危而多畏?动常得咎,举輒累人,故於退藏,非止自便。」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动常得咎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