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编号:65
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一窍不通

编号: 65
成语: 一窍不通
注音: | ㄑ|ㄠˋ ㄅㄨˋ ㄊㄨㄥ
辨识: 请参考『辨识65.html』
参考词语: 一隙不通 不通一窍
典故説明: 商朝末年,紂王沉溺酒色,设酒池肉林,不理朝政,杀害许多直言进諫的忠臣,导致国势危在旦夕。紂王的叔父比干,是当时的贤人,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无道,十分痛心,便劝諫他力图振作,远离酒色,造福天下百姓。紂王不听,反而以贤人的心七窍皆通的传说为藉口,要借比干之心来看看,便將比干处以挖心酷刑。孔子针对这段歷史,很感嘆地说:「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窍可通,比干就不会死了。」由此说明,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,便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。后来「一窍不通」这句成语,就从《吕氏春秋.贵直论.过理》中所载的孔子的这段话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,或对某事完全不懂。
典源: 《吕氏春秋.贵直论.过理》亡国之主一贯,天时虽异,其事虽殊,所以亡同者,乐不適也。乐不適则不可以存。糟丘酒池,肉圃为格,雕柱而桔诸侯,不適也。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,截涉者脛而视其髓,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,不適也。文王貌受,以告诸侯。作为琁室,筑为顷宫,剖孕妇而观其化,杀比干1>而视其心,不適2>也。孔子3>闻之曰:「其窍4>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」夏、商之所以亡也。〔注解〕(1)比干:商朝人,生卒年不详。商王紂的叔父,与微子、箕子称殷之三仁。因諫紂不听而被杀。(2)不適:不合乎义理。(3)孔子:孔丘(西元前551∼前)479,字仲尼,春秋鲁人。生有圣德,学无常师,相传曾问礼於老聃,学乐於萇弘,学琴於师襄。初仕鲁,为司寇,摄行相事,鲁国大治。后周游列国十三年,不见用,年六十八,返鲁,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。有弟子三千,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,开平民教育先河,后世尊为「至圣先师」,亦称为「孔子」,不直呼他的名字。(4)窍:孔穴。此指人的心思、心智。
反义: 无所不知
近义: 蒙昧无知 一无所知
释义: 一个心窍都没有通。语本《吕氏春秋.贵直论.过理》。后用「一窍不通」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,或对某事完全不懂。△「一无所知」。
书证: 01.元.张国宾《罗李郎.第一折》:「阿,这老爹一窍也不通!乐歌钱是和小娘每吃酒耍子,乐人弹唱伏侍的。」02.明.张景《飞丸记.第二三齣》:「严家这个贱人,我到怜他温柔窈窕,將他做个媳妇,他偏一窍不通,返排出许多架子来。」03.《醒世恒言.卷三五.徐老仆义愤成家》:「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,泥塞竹管,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。」04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.第三六回》:「譬如此刻叫我做生意,估行情,我也是一窍不通的。」05.《文明小史.第四二回》:「但是人数多了,自难免鱼龙混杂,贤愚不分,尽有中文一窍不通,借著游学到海外玩耍的。」
用法説明: 一、【语义说明】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。贬义。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顽固守旧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他固执到一窍不通,简直劝不了他。<02>我们老董固执得一窍不通,要说服他得多费脣舌。<03>我看他是一窍不通才会反对,得让他知道事情有多严重。二、【语义说明】比喻人对某事完全不懂。贬义。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愚昧无知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现代人对法律常识不能一窍不通。<02>我是个电脑盲,对电脑一窍不通。<03>包粽子我一窍不通,但是吃粽子我行。<04>老王只知埋首书堆,人情交际一窍不通。<05>我对围棋实在一窍不通,无法陪你下棋。<06>我对数学真是一窍不通,怎么学都学不会。<07>他对做家事一窍不通,连用电锅煮饭都不会。<08>他只是个读书人,对作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。<09>他说他对音乐一窍不通,可是钢琴却弹得这么好。<10>大家以为他对国剧一窍不通,那知他竟是个大行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