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编号:494
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名副其实

编号: 494
成语: 名副其实
注音: ㄇ|ㄥˊ ㄈㄨˋ ㄑ|ˊ ㄕˊ
辨识: 请参考『辨识494.html』
参考词语: 名实相副 名实相符 名实相称
典故説明: 「名副其实」原作「名实相副」。据《后汉书.卷七○.郑孔荀列传.孔融》载,东汉末建安年间,曹操东征西討,战功彪炳,权势极大,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却对他多所非议,常常针对时政上书给曹操,一点也不客气。日子久了,曹操对他也有点不满,然因孔融在外的名声崇高,只得隱忍下来。郗(ㄔ)虑为附和曹操,便上奏请免孔融的官职,二人於是有了心结,彼此互相仇恨。而在此时,曹操写了一封信给孔融,要化解他和郗虑之间的怨仇。说他们本来交情很好,结果因为一点小事而互相陷害,实在是不值得。以前两人互相欣赏,惺惺相惜,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?希望他们能重修旧好。曹操信中提到,孔融曾盛讚郗虑的学识,说他的学问是「名实相副」,和传闻中的一样好,绝不虚假。后来「名副其实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。
典源: #《后汉书.卷七○.郑孔荀列传.孔融》1>操故书激厉融曰:「盖闻唐虞之朝,有克让之臣,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。……昔廉、藺小国之臣,犹能相下;寇、贾仓卒武夫,屈节崇好;光武不问伯升之怨;齐侯不疑射鉤之虏。夫立大操者,岂累细故哉!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,以为小介,当收旧好;而怨毒渐积,志相危害,闻之憮然,中夜而起。昔国家东迁,文举2>盛叹鸿豫3>名实相副,综达经学,出於郑玄4>,又明《司马法》5>,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,诚怪今者与始相违。孤与文举既非旧好,又於鸿豫亦无恩纪,然愿人之相美,不乐人之相伤,是以区区思协欢好。又知二君群小所搆,孤为人臣,进不能风化海內,退不能建德和人,然抚养战士,杀身为国,破浮华交会之徒,计有余矣。」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见於晋.鱼豢《魏略》。(2)文举:孔融(西元153∼208),字文举,东汉曲阜人,孔子二十世孙。有俊才,为建安七子之一,拜大中大夫,后为曹操所杀。(3)鸿豫:郗(ㄔ)虑,字鸿豫,东汉高平人,生卒年不详。少受学於郑玄,官至御史大夫。与孔融相处不睦,曹操曾以书和解之。后操对融嫌忌益深,郗虑上奏构成其罪,融与其妻儿均被诛。(4)郑玄:西元127∼200,字康成,东汉高密人。为经学大家,笺注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等书,为汉学家所尊。(5)《司马法》:战国时,齐威王命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兵书。〔参考资料〕晋.鱼豢《魏略》(据《三国志.卷一一.魏书.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.王修》裴松之注引)太祖甚然之,乃与脩书曰:「君澡身浴德,流声本州,忠能成绩,为世美谈,名实相副,过人甚远。孤以心知君,至深至熟,非徒耳目而已也。察观先贤之论,多以盐铁之利,足赡军国之用。昔孤初立司金之官,念非屈君,余无可者。……」
反义: 名不副实 有名无实 名过其实 徒有其名
近义: 名下无虚 名不虚传
释义: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。#语本《后汉书.卷七○.郑孔荀列传.孔融》。△「名不虚传」
书证: 01.宋.范祖禹《唐鑑.卷九.玄宗下.天宝八年》:「故夫孝子慈孙之欲显其亲,莫若使名副其实而不浮,则天下心服之矣。」02.《歧路灯.第九○回》:「就是那礼部门口有名的,也要名副其实。」03.清.陈康祺《郎潜纪闻初笔.卷六.冷庙龙王》:「身后赠謚曰『恭』、曰『毅』,洵名副其实矣。」04.《清史稿.卷三九九.吕贤基列传》:「贤基品行端正,居官忠直,名副其实。」
用法説明: 【语义说明】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。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名实相符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他热心公益,乐於助人,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善人。<02>他让蜜蜂爬满他的身上,真是名副其实的「蜂人」。<03>鹿港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古镇,到处都是著名的古蹟。<04>美国拉斯维加处处是赌场,叫「赌城」,真是名副其实。<05>他一天到晚都喝得醉醺醺的,真是名副其实的「醉人」。<06>他口齿清晰,得到演讲比赛第一名,真是名副其实,眾望所归。<07>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守财奴,这样富有,却还要苛扣佣人的工钱。<08>你现在已是模范生,就要名副其实地成为全校同学的学习模范。<09>这陡坡是名副其实的「好汉坡」,每个人都爬得战战兢兢,气喘吁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