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编号:3592
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青黄不交

编号: 3,592
成语: 青黄不交
注音: ㄑ|ㄥ ㄏㄨㄤˊ ㄅㄨˋ ㄐ|ㄠ
辨识:
参考词语: 青黄不接
典故説明: 此处所列为「青黄不接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北宋神宗熙寧二年,王安石为相,推行名为「青苗法」,俗称「青苗钱」的财政新政。政府在每年农家经济拮据时,分两次贷款给农民。正月贷而夏还,五月贷而秋还,还本时纳二分利息,以免受高利贷剥削,也可增加政府收入。欧阳修上书反对新法,认为此法是向人民放债取利。他在文章中具陈施行青苗钱不当的地方,他认为:「夏季的粮食钱在春天发放,刚好是新谷还没成熟,存粮又已吃完的时候,虽然不是每一户人家都缺少粮食,但也有粮食不够的,这还可以说是惠政。可是在麦子成熟、户户不缺钱粮的五月发放,就算不得『救济困乏』,简直就是向人民放债取利!」后来「青黄不接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新谷还没成熟,存粮又已吃完;亦用来比喻有所匱乏,一时难以为继。
典源: 此处所列为「青黄不接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※宋.欧阳修〈言青苗钱第二札子〉(据《欧阳文忠公奏议.卷一八》引)臣窃见自俵青苗钱已来,议者皆以取利为非。朝廷深恶其说,遂命所司条陈申諭,其言虽烦,而终不免於取利,然犹有一说者,意在惠民也。以臣愚见,若夏料钱於春中俵散1>,犹是青黄不相接之时,虽不户户闕乏2>,然其间容有不济3>者,以为惠政,尚有说焉。若秋料钱於五月俵散,正是蚕麦成熟,人户不乏之时,何名济闕,直是放债取利尔。〔注解〕(1)俵散:分发、分给。俵,音ㄅ|ㄠˇ。(2)闕乏:即「缺乏」,缺少、不足。(3)不济:不够、不足。
反义:
近义:
释义: 义参「青黄不接」。见「青黄不接」条。
书证: 01.宋.苏軾〈奏浙西灾伤第一状〉:「若两司爭糴,米必大贵,飢饉愈速,和糴不行,来年青黄不交之际,常平有钱无米,官吏拱手坐视人死。」
用法説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