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编号:2888
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强弩末

编号: 2,888
成语: 强弩末
注音: ㄑ|ㄤˊ ㄋㄨˇ ㄇㄛˋ
辨识:
参考词语: 强弩之末
典故説明: 此处所列为「强弩之末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据《史记.卷一○八.韩长孺列传》载:在中国汉代,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时时侵扰边境,一直是朝廷最为担忧的强大外患。西汉武帝时,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议和,朝中大臣王恢因为曾多次在边境为官,深知匈奴的反覆无常,所以反对议和。主张用兵。而当时朝中另一大臣韩安国却赞成议和,他认为汉朝军队若要討伐匈奴,必须长途跋涉,一旦经过长距离的远征,无论是多么威武勇猛的军队,必定已是人困马乏。就像是从强弩射出的箭,一旦到射程尽头就毫无力道,连极为细薄的绢丝都无法穿透;也像是强劲的风势到结尾时,连一根羽毛都无法吹动。若以如此军力去对抗以逸待劳的匈奴,没有任何胜算。朝中其他大臣听了韩安国的一番论述,都纷纷附和,於是汉武帝便与匈奴结下了友好之盟。后来「强弩之末」这句成语,就从《史记》文中「彊弩之极,矢不能穿鲁縞」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,不能再发挥效用。
典源: 此处所列为「强弩之末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#《史记.卷一○八.韩长孺列传》匈奴来请和亲,天子下议。大行王恢,燕人也,数为边吏,习知胡事。议曰:「汉与匈奴和亲,率不过数岁即復倍约。不如勿许,兴兵击之。」安国曰:「千里而战,兵不获利。今匈奴负戎马之足,怀禽兽之心,迁徙鸟举,难得而制也。得其地不足以为广,有其眾不足以为彊,自上古不属为人。汉数千里爭利,则人马罢,虏以全制其敝。且彊1>弩之极,矢不能穿鲁縞2>;冲风3>之末,力不能漂4>鸿毛。非初不劲,末力衰也。击之不便,不如和亲。」群臣议者多附安国,於是上许和亲。〔注解〕(1)彊:音ㄑ|ㄤˊ,同「强」,强劲有力。(2)鲁縞:古代鲁地所产质地细致的丝织品。縞,音ㄍㄠˇ,丝织品。(3)冲风:狂风、暴风。(4)漂:使漂浮。〔参考资料〕另可参考:《汉书.卷五二.竇田灌韩传.韩安国》
反义:
近义:
释义: 义参「强弩之末」。见「强弩之末」条。
书证: 01.宋.陆游〈老境〉诗:「文章虽自立,亦已强弩末。」
用法説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