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编号:2829
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背驰於道

编号: 2,829
成语: 背驰於道
注音: ㄅㄟˋ ㄔˊ ㄩˊ ㄉㄠˋ
辨识:
参考词语: 背道而驰
典故説明: 此处所列为「背道而驰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白居易,字乐天,唐下邽人。文章精切,尤工诗,作品平易近人,老嫗能解,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。唐宪宗元和年间,撰写《策林》七十五篇,纵论天下大事,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提出治理方案。本篇是献给当时宰相议论政事的奏状,其中写到:「自玄宗开元以来,宰相听取人民心声的德政已经渐渐衰微,很少人能够做到。从德宗贞元之后,这项美德更是衰微,连知道的人都很少了。此外,行事和古代施政完全相反。例如:古时候的宰相言行举止都正直不阿,以挽救危亡顛覆的局势为己任,今日的宰相则是行事敏捷,言语谦恭,只求全身而退,远离灾祸。」后来「背道而驰」这句成语也许就是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彼此的目標或理想完全相反。
典源: 此处所列为「背道而驰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※#唐.白居易〈为人上宰相书〉(据《全唐文.卷六七四.白居易》引)1>宰相之耳,待天下之耳而后聪也;宰相之目,待天下之目而后明也;宰相之心识,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启发圣神也。然则下取天下耳目心识,上以为天子聪明神圣者,此宰相之本职也,而为匡辅缉熙宣和之道也。若宰相唯以两耳听之,两目视之,一心思之,则朝廷之得失,岂尽知见乎?必不尽也,而况於天下之得失乎?宰相之耳目得聪明乎?必未也,而况於上以为天子聪明圣神乎?然则天下聪明心识,取之岂无其道耶?必有也,在乎知与不知,行与不行耳。噫!自开元2>以来,斯道寖3>衰,鲜能行者。自贞元4>以来,斯道寖微,鲜能知者。岂惟不知乎?不行乎?又將背古道而驰者也。何也?古者宰相以危言危行、扶危持顛为心;今则敏行逊言、全身远害而已矣。古者宰相以接士为务,今则不接宾客而已矣。古者宰相以开閤为名,今则锁其第门而已矣。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见於唐.柳宗元〈杨评事文集后序〉。(2)开元:唐朝玄宗的年号(西元713∼741)。(3)寖:音ㄐ|ㄣˋ,通「浸」,渐渐。(4)贞元:唐朝德宗的年号(西元785∼805)。〔参考资料〕唐.柳宗元〈杨评事文集后序〉(据《柳宗元集.卷二一》引)唐兴以来,称是选而不怍者,梓潼陈拾遗。其后燕文贞以著述之余,攻比兴而莫能极;张曲江以比兴之隙,穷著述而不克备。其余各探一隅,相与背驰於道者,其去弥远。文之难兼,斯亦甚矣。
反义:
近义:
释义: 义参「背道而驰」。见「背道而驰」条。
书证: 01.唐.柳宗元〈杨评事文集后序〉:「其余各探一隅,相与背驰於道者,其去弥远。文之难兼,斯亦甚矣。」
用法説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