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编号:163
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矫枉过正

编号: 163
成语: 矫枉过正
注音: ㄐ|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ㄓㄥˋ
辨识: 请参考『辨识163.html』
参考词语: 矫枉过直 撟&00164_w01.jpg;过正 矫枉过中 矫枉过甚 矫枉过当
典故説明: 据《越绝书.卷一五.越绝篇敘外传记十九》载:春秋时,伍氏一家本在楚国仕宦,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因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杀,只有他一人逃到吴国。由於受到吴王闔閭的赏识,他帮助吴国从衰微的国势走向富强,进而使吴成为一方的霸主。但是伍子胥从来没有忘记楚平王的杀父之仇。后来楚国攻伐蔡国,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国的名义,发动吴兵攻打楚国,攻下楚国的都城郢。此时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,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们挖开楚平王的坟墓,鞭笞尸骨。后人评论这件事情,认为:「儿子为父亲復仇,臣子討伐逆贼,本来是发自至诚之举,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经超出常理,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。」后来「矫枉过正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原文的「矫枉过直」演变而出,用来指人纠正偏差超过適切程度,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。
典源: #《越绝书.卷一五.越绝篇敘外传记十九》1>问曰:「子胥伐楚宫,射其子,不杀,何也?」「弗及耳。楚世子奔逃云梦之山。子胥2>兵笞3>卒主4>之墓,昭王5>遣大夫6>申包胥7>入秦8>请救。于斧渔子9>进諫子胥,子胥適10>会秦救至,因引兵还11>。越12>见其荣於无道之楚13>,兴兵伐吴14>。子胥以不得已,迎之就李15>。」问曰:「笞墓何名乎?」「子之復仇,臣之討贼,至诚感天,矫枉过直。乳狗哺虎,不计祸福。大道不诛,诛首恶。子胥笞墓不究也。」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见於《汉书.卷一四.诸侯王表》。(2)子胥:伍员(?∼西元前664),字子胥,春秋楚人。与父兄俱仕楚,楚平王听信谗言,杀其父兄,后逃亡吴国,佐吴伐楚,並得以使己復仇雪耻。又吴王夫差灭越国后,欲释越王句践回国,伍员极力諫阻,夫差不听,反而听信谗言杀了他。伍员死前预言越必灭吴,九年后果然应验。(3)笞:音ㄔ,用鞭或竹板打。(4) 卒王:指楚平王。(5)昭王:春秋时楚人,生卒年不详。平王之子,名壬。伍员助吴王闔庐攻楚,入楚都城郢时,楚昭王出奔,使申包胥求援於秦。后来吴伐陈,昭王救之,囤兵於城父,因得重病卒於城父。在位共二十七年,諡昭。(6)大夫:职官名。多係担任中央要职和顾问。(7)申包胥:春秋时楚国大夫,生卒年不详。本姓公孙,名包胥,因封於申,故又称申包胥。伍员助吴伐楚,攻入楚都城郢,包胥入秦求援,依庭墙哭七日,秦王乃遣兵帮助楚国平定国难。后楚昭王论功行赏,逃而不受。(8)秦:国名,西元前248∼207。周孝王封伯益的后代於秦地,地约当在今甘肃省天水县。庄公时徙居大丘,孝公时定都咸阳,得商鞅变法图强,积极东侵。秦王政二十六年 (西元前221)统一天下,后为刘邦所灭。(9)于斧渔子:于斧,春秋时地名。渔子,渔夫。(10)適:正好。(11)还:返。(12)越:春秋时诸侯国,姒姓。建都於会稽。曾占有今江苏、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,后灭於楚。(13)楚:周成王封熊绎於楚,春秋时称王,为战国七雄之一。领土有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后为秦所灭。(14)吴:春秋时诸侯国。泰伯封於吴地,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县。传到夫差,为越王句践所灭。(15)就李:春秋时地名,在今浙江省崇德县东南。〔参考资料〕《汉书.卷一四.诸侯王表》天子自有三河、东郡、潁川、南阳,自江陵以西至巴蜀,北自云中至陇西,与京师內史凡十五郡,公主、列侯颇邑其中。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,连城数十,宫室百官同制京师,可谓撟&00164_w01.jpg;过其正矣。虽然,高祖创业,日不暇给,孝惠享国又浅,高后女主摄位,而海內晏如,亡狂狡之忧,卒折诸吕之难,成太宗之业者,亦赖之於诸侯也。另可参考:汉.董仲舒《春秋繁露.卷一.玉杯》
反义: 恰如其分 恰到好处
近义: 过犹不及
释义: 纠正偏差超过適切程度,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。#语本《越绝书.卷一五.越绝篇敘外传记十九》。
书证: 01.《三国志.卷一九.魏书.任城陈萧王传.陈思王植》引三国魏.明帝〈詔报东阿王植〉:「夫明贵贱,崇亲亲,礼贤良,顺少长,国之纲纪,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詔也。矫枉过正,下吏惧谴,以至於此耳。已敕有司,如王所诉。」02.《晋书.卷六一.刘乔列传》:「而范阳代之,吾州將不从,由代之不允,但矫枉过正,更以为罪耳。」03.《南史.卷二三.王华列传》:「而避讳过甚,父名懌,母名恭心,並不得犯焉,时咸谓矫枉过正。」04.《朱子语类.卷二一.论语三》:「『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』……若不学文,任意自做,安得不错!只是不可先学文耳。子夏矫枉过正,放重一边,又忒重了,不似此章圣人说得两无欠闕。」05.《宋史.卷三四○.刘挚列传》:「昧者不达,矫枉过正,顾可不为之禁哉?请立监司考绩之制。」06.《资治通鑑.卷八二.晋纪四.晋惠帝永熙元年》:「自古以直致祸者,当由矫枉过正,或不忠篤,欲以亢厉为声,故致忿耳,安有悾悾忠益而返见怨疾乎!」07.《聊斋志异.卷七.细柳》:「或有避其谤者,又每矫枉过正,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,其视虐遇者几何哉?」08.《官场现形记.第五四回》:「他见制台是如此举动,越发懊悔他自己从前所为的。只因矫枉过正,就不免闹出笑话来了。」
用法説明: 【语义说明】纠正偏差超过適切程度,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。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处事不当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医生要她减肥,结果她连水都不敢喝,真是矫枉过正。<02>瘦身固然有益健康,一旦矫枉过正,弄到厌食就糟糕了。<03>那个传令兵只犯了一点小错,你就要他禁足一星期,矫枉过正了吧!<04>我们在纠正別人错误时,要恰如其分,不要矫枉过正,效果才会好。<05>孩子只是受了一点凉,你就要他穿起棉袄来,也未免太矫枉过正了。<06>我不反对你施铁腕纠正弊端,但切忌矫枉过正,否则为害可能更大。<07>他对这件事情的批评,虽然有点依据,然而有些地方不免流於矫枉过正。<08>经理大力推动绩效提升运动,弄得大家拚命加班,的確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