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编号:1408
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目不见睫

编号: 1,408
成语: 目不见睫
注音: ㄇㄨˋ ㄅㄨˋ ㄐ|ㄢˋ ㄐ|ㄝˊ
辨识:
参考词语:
典故説明: 春秋时,楚庄王想要攻打越国,庄子就问他为什么要攻打越国?他回答说:因为越国政乱兵弱。庄子听了便说出他心里的忧虑:「君王你的智慧正如眼睛一样,可以看见百步之外的东西,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。楚国军队曾败给秦、晋,因此丧失数百里的土地,这是兵弱。强盗庄蹻在楚境內四处作乱,官吏却拿他没办法,这是政乱。君王你看不见自己国家的乱象,却想攻打越国,这是见远而不能见近。」於是楚庄王打消攻打越国的念头。后来「目不见睫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见远而不能见近。另外,《胡非子》:「目见百步之外,而不能见其眥。」也指见远而不能见近的意思,只是用字不同。眥(ㄗˋ),眼眶。意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眼眶。「目不见睫」亦用来比喻人无自知之明,不能看见自己的过失。《史记.卷四一.越王句践世家》:「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,见毫毛而不见其睫也。」正用此意。
典源: #《韩非子.喻老》1>楚庄王欲伐越,庄子諫曰:「王之伐越何也?」曰:「政乱兵弱。」庄子曰:「臣患2>智之如目也,能见百步之外,而不能自见其睫3>。王之兵自败於秦、晋,丧地数百里,此兵之弱也。庄蹻为盗於境內,而吏不能禁,此政之乱也。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,而欲伐越,此智之如目也。」王乃止。故知之难,不在见人,在自见。故曰:「自见之谓明。」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见於《胡非子》。(2)患:忧虑、担心。(2)睫:音ㄐ|ㄝˊ,长在上下眼瞼边缘的细毛。〔参考资料〕《胡非子》(据《艺文类聚.卷一七.人部一.目》引)目见百步之外,而不能见其眥。
反义: 反躬自省 自知之明
近义:
释义: 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。比喻见远而不能见近。#语本《韩非子.喻老》。后亦用「目不见睫」比喻人无自知之明,不能看见自己的过失。
书证: 01.宋.王安石〈再用前韵寄蔡天启〉诗:「远求而近遗,如目不见睫。」02.宋.杨简《慈湖遗书.卷八.家记二》:「斯事至易至简,如舆薪其前,而人自不见;如钟鼓震其旁,而人自不闻;如目不见睫,以其太近;如玉在其怀中,而终日奔走索诸外。」03.宋.吴儆〈题新安僉厅拄笏亭〉诗:「高山如高人,可仰不可褻。山中老鉏犁,山前走车辙。终日对孱巖,如目不见睫。」04.清.钱大昕〈欹器铭〉:「好胜敌至,多藏盗憎。目不见睫,勿谓视明。」05.清.袁枚《隨园隨笔.卷上.天时地志类.地理之难》:「牧斋註杜,以潼关为唐始立,而竟忘曹操之殆死潼关,则真乃目不见睫耶?」
用法説明: 【语义说明】比喻人无自知之明,不能看见自己的过失。贬义。 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不知自省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这件事的问题就在你自己身上,不要再目不见睫了!<02>一个人若是目不见睫,不知自我检討,是难以成长的。<03>你只知道指责別人,却目不见睫,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缺点。<04>我们经常犯下目不见睫的错误,因为察人容易,察己较难。<05>能够认识自己,才能有充实圆满的人生, 然而却有很多人目不见睫,无自知之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