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编号:1064

请看本页的规范网址:魂不附体

编号: 1,064
成语: 魂不附体
注音: ㄏㄨㄣˊ ㄅㄨˋ ㄈㄨˋ ㄊ|ˇ
辨识: 请参考『辨识1064.html』
参考词语: 魂不著体
典故説明: 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气,即是灵魂,死时才会离开人的身体。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,变得极为慌乱,或是失去知觉,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,这时人们就用「魂不附体」来形容这种情形。在所引典源中,提到有位妇人久病不癒,徐嗣伯诊断之后,研判这是一种叫做「尸注」的病,用死人的枕头煮水服用就可以痊癒。后来王晏知道这件事,就问徐嗣伯原因。徐嗣伯回答︰「尸注这种病是因为被鬼气缠身,用死人枕煮药服用,鬼气就会散去,不会再附於人的身上。」这里的「魂气」是指外来的鬼气,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。后来「魂不附体」这句成语就由这里演变而出,而「魂」却转移为人自己的魂魄。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,极度惊嚇所致。因此,「魂不附体」就用以形容惊嚇过度而心不能自主。
典源: 《南史.卷三二.徐嗣伯列传》常有嫗人患滯冷,积年不差。嗣伯为诊之曰:「此尸注也,当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。」於是往古冢中取枕,枕已一边腐缺,服之即差。后秣陵人张景,年十五,腹胀面黄,眾医不能疗,以问嗣伯。嗣伯曰:「此石蚘耳,极难疗。当取死人枕煮之。」依语煮枕,以汤投之,得大利,并蚘虫头坚如石,五升,病即差。后沈僧翼患眼痛,又多见鬼物,以问嗣伯。嗣伯曰:「邪气入肝,可觅死人枕煮服之。竟,可埋枕於故处。」如其言又愈。王晏问之曰:「三病不同,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,何也?」答曰:「尸注1>者,鬼气伏而未起,故令人沉滯2>。得死人枕投之,魂气飞越,不得復附体,故尸注可差3>。石蚘者久蚘也,医疗既僻,蚘虫转坚,世间药不能遣,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,故令煮死人枕也。夫邪气入肝,故使眼痛而见魍魎,应须邪物以鉤之,故用死人枕也。气因枕去,故令埋於冢间也。」〔注解〕(1)尸注:病名,症状为腹痛胀急,不得喘息,上攻心胸,旁攻两胁,或垒块涌起。(2)沉滯:积闷而不流畅。(3)差:音ㄔㄞˋ,通「瘥」,病癒。
反义: 心安神泰
近义: 失魂落魄 魂飞天外 魂飞魄散
释义: 魂魄脱离肉体。语本《南史.卷三二.徐嗣伯列传》。后用「魂不附体」形容惊嚇过度而心不能自主。△「魂飞魄散」
书证: 01.《京本通俗小说.西山一窟鬼》:「风过处看时,也不见了酒保,也不见有酒店:两人立在墓堆子上,嚇得两个魂不附体。」02.《三国演义.第八回》:「不多时,侍从將一红盘,托张温头入献,百官魂不附体。」03.明.杨柔胜《玉环记.第三二齣》:「我小子但听见一声炮响,唬得魂不附体,怎生上得马。」04.《喻世明言.卷一八.杨八老越国奇遇》:「传说倭寇一路放火杀人,官军不能禁御,声息至近,唬得八老魂不附体。」05.《二刻拍案惊奇.卷一一》:「陆氏看罢,嚇得冷汗直流,魂不附体,心中懊悔不及。」06.《野叟曝言.第四四回》:「说时便迟,那时却快,齐向素臣等身上,张牙舞爪、鼓翅舒箝,趁著那沙威火焰,泼风也似的直罨过来。眾人魂不附体、走投无路。」07.《儒林外史.第四三回》:「那苗酋嚇得魂不附体,忙调两百苗兵,带了標枪,前去抵敌。」08.《醒世姻缘传.第六二回》:「谁知郎氏见了乌大王,嚇得魂不附体;见了高相公,就如阎王降小鬼一样。」09.《镜花缘.第四三回》:「適值林氏走来,听见此事,见了丈夫包裹,又见江氏惊慌样子,只嚇的魂不附体,知道其中凶多吉少,不觉放声慟哭。」
用法説明: 【语义说明】形容惊嚇过度而心不能自主。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惊惧恐慌」、「心神不定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突然发生地震,天摇地动的,每个人都嚇得魂不附体。<02>小明最胆小了,常被树的影子嚇得魂不附体。<03>这个打击让他完全崩溃了,经常魂不附体地坐著发呆。<04>看见他那魂不附体的样子,家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<05>他自从经商失败后,就经常在家附近魂不附体地四处闲逛。<06>一个彪形大汉居然被一只小老鼠嚇得魂不附体,连喊救命,岂不可笑?<07>经过这件事的打击后,原来是生龙活虎的他,现在却一副魂不附体的样子,判若两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