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彬彬文質
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處所列為「文質彬彬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孔子(西元前551∼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時魯國人。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,並開平民教育之先河,主張「有教無類」、「因材施教」,後世尊為「至聖先師」。《論語》一書是孔子應答弟子、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,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。孔子認為,一個人如果內在的實質勝過了外在的文采,就會顯得質樸;而文采勝過實質的話,就會因為文辭過於繁雜而顯得虛華。只有在端莊的外表禮儀和崇高的內心修養配合協調,才能達到表裡一致,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。後來「文質彬彬」被用來形容人舉止文雅,態度端莊,或形容文章內容與辭采並茂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處所列為「文質彬彬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論語.雍也》子曰:「質勝文則野1>,文勝質則史2>。文質彬彬3>,然後君子。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質勝文則野:實質勝過文采,就顯得鄙略。
    (2)文勝質則史:文采勝過實質,就顯得虛華。
    (3)彬彬:不同事物配合適當的樣子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唐.蘇頲〈授崔諤之少府監制〉:「崔諤之承名相之軌,有忠臣之節,……籍甚才名,彬彬文質。」
    02.《群音類選.官腔類.卷七.繡襦記.催子赴試》:「知本末,重綱常,彬彬文質好行藏。」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彬彬文質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彬彬文質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與AI對話機器人交流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