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尋章摘句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  • 編號: 1475
  • 成語: 尋章摘句
  • 注音: ㄒㄩㄣˊ ㄓㄤ ㄓㄞ ㄐㄩˋ
  • 漢語拼音: xún zhāng zhāi jù
  • 參考詞語: 搜章摘句, 摘句搜章, 摘句尋章
  • 釋義:
    讀書時著重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少深入研究。語出《吳書》。後亦用以指寫作時,多套用前人的章法、語句,而不講究創意。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尋章摘句」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讀書時著重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少深入研究。典源出自《吳書》。三國時劉備蜀軍攻打東吳,吳主孫權派使者趙咨向魏文帝曹丕求援。曹丕用嘲笑的語氣問趙咨:「你們吳國的君主很知道要讀書嗎?」趙咨回答說:「吳王率領百萬雄兵,任賢使能,志存經略。如有空閒,就博覽群書,領略其精髓,不像普通的讀書人,只知道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不深入研究。」後來「尋章摘句」被用來形容讀書時著重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少深入研究。如《三國演義.第四三回》:「尋章摘句,世之腐儒也,何能興邦立事?」亦用以指寫作時,多套用前人的章法、語句,而不講究創意。如唐.李賀〈南園〉詩一三首之六:「尋章摘句老雕蟲,曉月當簾挂玉弓。不見年年遼海上,文章何處哭秋風?」
  • 典源:
    《吳書》(據《三國志.卷四七.吳書.吳主傳》裴松之注引)咨字德度,南陽人,博聞多識,應對辯捷,權為吳王,擢中大夫,使魏。魏文帝善之,嘲咨曰:「吳王頗知學乎?」咨曰:「吳王1>浮江萬艘,帶甲百萬,任賢使能,志存經略2>,雖有餘閒,博覽書傳歷史,藉採奇異,不效3>諸生尋章摘句而已。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吳王:孫權(西元182∼252),字仲謀,吳郡富春人。繼兄策之後,據有江東,與漢、魏對峙,成三分之業,後稱帝建業,國號吳,在位三十一年。卒諡大皇帝,簡稱為大皇。世稱吳大帝。
    (2)經略:經營謀劃。
    (3)效:取法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三國志.卷四七.吳書.吳主傳》裴松之注引《吳書》:「吳王浮江萬艘,帶甲百萬,任賢使能,志存經略,雖有餘閒,博覽書傳歷史,藉採奇異,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。」(源)
    02.《舊唐書.卷一九○.文苑列傳中.劉憲》:「殿下居副君之位,有絕人之才,豈假尋章摘句,蓋資略知大意,用功甚少,為利極多。」
    03.唐.李賀〈南園〉詩一三首之六:「尋章摘句老雕蟲,曉月當簾挂玉弓。不見年年遼海上,文章何處哭秋風?」
    04.《三國演義.第四三回》:「尋章摘句,世之腐儒也,何能興邦立事?」
    05.《清史稿.卷一○八.選舉志三》:「二十二年,以繙譯科大率尋章摘句,無關繙譯本義,詔停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    一、
    【語義說明】讀書時著重搜求、摘取漂亮詞句,而少深入研究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學習敷衍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做學問不能只是尋章摘句,必須潛心研究書中義理,才能確有體會。
    <02>讀書如果只是尋章摘句,而不能深入體書中精意,那是無法得其神髓的。
    二、
    【語義說明】寫作時,多套用前人的章法、語句,而不講究創意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抄襲拼湊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這篇文章詞意清新,文句流暢,與一般尋章摘句之作,迥然不同。
    <02>這首長詩通篇僅於古詩中尋章摘句,讀來生硬繞口,讓人感到毫無新意。
    <03>寫作文章時要別出新裁,只是尋章摘句,東拼西湊,是無法動人心絃的。
    <04>他寫作向來喜歡在前人名著中尋章摘句,看似炫耀他的博學,實則拾人牙慧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尋章摘句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尋章摘句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尋章摘句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