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動輒得咎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  • 編號: 1071
  • 成語: 動輒得咎
  • 注音: ㄉㄨㄥˋ ㄓㄜˊ ㄉㄜˊ ㄐ|ㄡˋ
  • 漢語拼音: dòng zhé dé jiù
  • 參考詞語: 動常得咎, 動輒見咎
  • 釋義:
    輒,總是。咎,罪過。「動輒得咎」指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。形容人處境困難,極易受到責難。語出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。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,他精通六經百家,崇尚儒學,排斥佛老,文章自成一家,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。登進士第後,曾任國子博士、監察御史等職,卻因直言敢諫,屢次犯怒被貶,久久不得升遷。韓愈自認才高,不應受此待遇,因此作〈進學解〉一文以抒己憤。該文採問答方式,以國子先生喻己,假托學生之言,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,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,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,用以自我解嘲。文中的「跋前躓後,動輒得咎」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(韓愈)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,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,進退兩難,而屢遭貶謫。後來「動輒得咎」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,極易受到責難。
  • 典源:
    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(據《全唐文.卷五五八.韓愈》引)少始知學,勇於敢為。長通於方,左右具宜。先生之於為人,可謂成矣。然而公不見信於人,私不見助於友。跋前躓後1>,動輒得咎。暫為御史,遂竄南夷;三年博士,冗不見治。命與仇謀,取敗幾時;冬暖而兒號寒,年豐而妻啼饑;頭童齒豁,竟死何裨。不知慮此,而反教人為?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跋前躓後:比喻陷入困境,進退兩難。見「跋前躓後」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然而公不見信於人,私不見助於友。跋前躓後,動輒得咎。」(源)
    02.宋.俞文豹《吹劍錄外集》:「今伊川、晦菴二先生,言為世法,行為世師,道非不弘,學非不粹,而動輒得咎,何也?」
    03.清.沈起鳳《諧鐸.卷四.財戒》:「寒乞兒,汝一介窮骨,妄覬妻妾之奉,宮室之美,以至鑽穿錢孔,動輒得咎,孽由自作,不可活矣。」」
    04.《鏡花緣.第七八回》:「小廝因動輒得咎,只得說道:『請問主人:前引也不好,後隨也不好,並行也不好,究竟怎樣才好呢?』富翁滿面怒色道:『我實對你說罷,你把菜錢還我就好了。』」
    05.《清史稿.卷四二二.徐繼畬列傳》:「嘗見各直省州縣有蒞任不及一年,而罰俸至數年十數年者,左牽右掣,動輒得咎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形容人處境困難,極易受到責難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處境艱難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公司的主管專制暴躁,常使部屬有動輒得咎的感覺。
    <02>如果你對人的態度客氣一點,就不會經常動輒得咎了。
    <03>在專制政府的統治下,人民動輒得咎,毫無自由可言。
    <04>她不堪動輒得咎的婚姻生活,決定離婚以解脫長年的痛苦。
    <05>這件事情造成的影響很廣泛,動輒得咎,我們要小心處理。
    <06>他在原單位人際關係沒處理好,動輒得咎,於是提出調職的要求。
    <07>小明的父母感情不和,常拿小孩當出氣筒,因此他經常活在動輒得咎的恐懼中。
  • 辨識:
    形音辨誤輒,音ㄓㄜˊ。每、總是。不可寫作「轍」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動輒得咎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動輒得咎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動輒得咎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