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初出茅廬
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《三國演義》記載了一段諸葛孔明出任劉備軍師的故事:東漢末年,天下紛亂,有權勢的人各個擁兵自重各據一方。漢代宗室後裔劉備,也打著興復漢室的名號起兵。屯兵新野時,劉備從徐庶口中得知,隱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很有才識,去了三次,終於以誠意感動諸葛亮,答應出山幫助他打天下。這也就是劉備「三顧茅廬」的經過。當時對於諸葛亮如此備受禮遇,遭到許多人側目,認為他並無多大才能。在諸葛亮來到軍中不久,曹操派夏侯惇領十萬大軍來攻。由於兩方軍力懸殊,形勢危急,諸葛亮於是利用博望坡地形狹小的特性和曹軍輕敵的心理設下計謀。他指派趙雲為前部,交戰時佯裝打不過,引夏侯惇的軍隊深入博望坡,趁機發動火攻,事先埋伏在一旁的軍隊再一擁而上。夏侯惇果真中計,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已經來不及,結果士兵死傷慘重,劉備軍隊大獲全勝。《三國演義》的作者並以一首詩來形容諸葛亮:「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揮如意笑談中。直須驚破曹公膽,初出茅廬第一功。」藉此來讚揚諸葛亮的神機妙算,才出山就立下功勞。後來「初出茅廬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初入社會,缺乏歷練。
  • 典源:
    《三國演義.第三九回》李典見勢頭不好,急奔回博望城時,火光中一軍攔住。當先大將,乃關雲長也。李典縱馬混戰,奪路而走。于禁見糧草車輛,都被火燒,便投小路奔逃去了。夏侯蘭、韓浩來救糧草,正遇張飛。戰不數合,張飛一槍刺夏侯蘭於馬下。韓浩奪路走脫。直殺到天明,卻纔收軍。殺得屍橫遍野,血流成河。後人有詩曰:「博望1>相持用火攻,指揮如意笑談中。直須2>驚破曹公膽,初出茅廬第一功!」夏侯惇收拾殘軍,自回許昌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博望:縣名。地約在今河南省南陽縣東北。漢時設置,為武帝封張騫的侯國。相傳諸葛亮曾在這裡用火攻,打敗了夏侯惇十萬大兵。
    (2)直須:竟須、還要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三國演義.第三九回》:「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揮如意笑談中。直須驚破曹公膽,初出茅廬第一功!」(源)
    02.《醒世恆言.卷三五.徐老僕義憤成家》:「定了主意,到山中把銀兩付與牙人,自己趕回家去。正是:先收漆貨兩番利,初出茅廬第一功。」
    03.《官場現形記.第一九回》:「那署院一聽他問這兩句話,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廬,不懂得甚麼。」
    04.《文明小史.第一五回》:「三人初出茅廬,於世路上一切事情,都是見所未見,聽了這個,甚是稀奇。」
    0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.第一○○回》:「卜子修是初出茅廬的人,得了那個差使,猶如抓了印把子一般,倒也凡事必躬必親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初入社會,缺乏歷練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毫無經驗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初出茅廬,一切不懂,請大家多指教。
    <02>初出茅廬就一鳴驚人,果是英雄出少年!
    <03>當時我初出茅廬,對行裡的規矩根本不清楚。
    <04>請大家對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,多鼓勵,少批評。
    <05>他必定相當出色,所以初出茅廬,老總就委以重任。
    <06>我雖然初出茅廬,缺少經驗,卻有一股學習的熱誠。
    <07>他這初出茅廬的小伙子,怎比得過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手?
    <08>我怕他初出茅廬,為求表現,埋頭硬幹,惹了禍還不知。
    <09>想不到他對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作家十分關愛,指導甚多。
  • 辨識:
    形音辨誤茅,音ㄇㄠˊ。茅廬,即草屋。不可寫作「矛」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初出茅廬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初出茅廬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