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全軍覆沒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  • 編號: 985
  • 成語: 全軍覆沒
  • 注音: ㄑㄩㄢˊ ㄐㄩㄣ ㄈㄨˋ ㄇㄛˋ
  • 漢語拼音: qüán jūn fù mò
  • 參考詞語: 舉軍盡沒
  • 反義: 大獲全勝
  • 近義: 片甲不回
  • 釋義:
    軍隊全部被消滅,無人倖免。比喻完全喪失或澈底失敗。#語本《魏書.卷三五.崔浩列傳》。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全軍覆沒」原作「舉軍盡沒」。蠕蠕,即柔然,為古代少數民族之一。初屬拓拔部,為東胡族的苗裔。北魏時,游牧於今鄂爾渾河和土拉河流域,建立政權。北魏世祖拓拔燾在位年間,屢次想北伐滅之。但是當世祖提出此議,朝中大臣幾乎全部反對,認為將會誘引南方劉宋乘隙來伐,恐怕得不償失。但崔浩卻表贊成,他說:「當初劉裕乘後秦內亂率大軍北伐,攻下關洛,並留次子劉義真與大批的精兵鎮守長安,但後來仍被夏主赫連勃勃攻破,軍隊全被消滅,創傷至今尚且未平復,怎麼敢來攻打我們呢?此時正是北伐的良機,可獲一勞永逸的長久之利。」於是世祖大悅,決意北伐。「全軍覆沒」這句成語,就從這裡的「舉軍盡沒」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完全喪失或澈底失敗。
  • 典源:
    #《魏書.卷三五.崔浩列傳》是年,議擊蠕蠕,朝臣內外盡不欲行,保太后固止世祖,世祖皆不聽,唯浩讚成策略。……既罷朝,或有尤浩者曰:「今吳賊南寇而舍之北伐。行師千里,其誰不知。若蠕蠕遠遁,前無所獲,後有南賊之患,危之道也。」浩曰:「不然。今年不摧蠕蠕,則無以禦南賊。自國家并西國以來,南人恐懼,揚聲動眾以衛淮北。彼北我南,彼勞我息,其勢然矣。比破蠕蠕,往還之間,故不見其至也。何以言之?劉裕1>得關中2>,留其愛子,精兵數萬,良將勁卒,猶不能固守,舉軍盡沒。號哭之聲,至今未已。如何正當國家休明之世,士馬強盛之時,而欲以駒犢齒虎口也?……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劉裕:西元356∼422,字德輿,小名寄奴,南朝宋武帝。曾為晉將,討桓玄之亂。又曾敉平長江上游割據勢力,統一江南;並兩次北伐,滅南燕、後秦。晉恭帝時篡晉,改國號宋,史稱「劉宋」。
    (2)關中:地名。位於今陝西省。東至函谷關,南至武關,西至散關,北至蕭關,位於四關之中,故名。
    〔參考資料〕另可參考:《資治通鑑.卷一二一.宋紀三.文帝元嘉六年》
  • 書證:
    01.唐.白居易〈蠻子朝〉詩:「鮮于仲通六萬卒,征蠻一陣全軍沒。」自注:「天寶十三載,鮮于仲通統兵六萬,討雲南王閤羅鳳於西洱河,全軍覆沒也。」
    02.《水滸傳.第一○一回》:「童貫、蔡攸,奉旨往淮西征討,全軍覆沒,懼罪隱匿,欺誑陛下。」
    03.《喻世明言.卷八.吳保安棄家贖友》:「臣謂深入非宜,尚當持重;主帥不聽,全軍覆沒。」
    04.《東周列國志.第七回》:「蔡衛全軍覆沒,已足小懲。」
    05.《鏡花緣.第五八回》:「不料起兵未久,竟致全軍覆沒。」
    06.《花月痕.第四八回》:「這年癸亥,妖婦又將戰船千餘艘,就桃葉渡結個小寨,名為虛牝陣;有人入陣,……憑你英雄好漢總要全軍覆沒。」
    07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.第八三回》:「打了敗仗,還能保全士卒,不失軍火,總沒甚大處分;較之全軍覆沒,總好得多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完全喪失或澈底失敗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作戰潰敗」、「澈底失敗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我軍這次出征,一定要讓敵人全軍覆沒
    <02>因為相信錯誤的情報,我方差點全軍覆沒
    <03>這場戰役,我軍驍勇善戰,把敵人殺得全軍覆沒
    <04>這次考試,他沒準備,以致全軍覆沒,沒有一科及格。
    <05>他把所有的積蓄拿去玩股票,沒想遇到股市崩盤,全軍覆沒
    <06>在這次奧運會裡,我國代表隊全軍覆沒,一面獎牌也未得到。
    <07>我校選手在中等學校運動會裡全軍覆沒,全體師生都大失所望。
    <08>這次的投資雖然失敗,但幸能及早撤資,所以還沒有到全軍覆沒的地步。
  • 辨識:
    形音辨誤覆,音ㄈㄨˋ。傾倒而盡其所有的意思。不可寫作「復」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全軍覆沒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全軍覆沒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全軍覆沒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