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編號:581

請看本頁的規範網址:欲擒故縱

編號: 581
成語: 欲擒故縱
注音: ㄩˋ ㄑ|ㄣˊ ㄍㄨˋ ㄗㄨㄥˋ
辨識:
參考詞語: 欲擒姑縱
典故説明: 「欲擒故縱」原作「欲擒姑縱」,意謂「要捕捉他,姑且先放任他」。後人多書作「欲擒故縱」,蓋「姑」、「故」二字音通之故。「欲擒故縱」這句成語是比喻為了要使對方就範,故意先放鬆一步。「欲擒姑縱」見於傳說中「三十六計」的第十六計。就是以退為進的戰術,在攻擊敵人時,故意先放鬆一點,不要把敵人逼得太緊,緊跟在敵人之後,讓敵人耗散氣力鬥志之後,再予以捉拿,一戰即勝。《三國演義》中有名的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,就是這種戰術的利用。當時蜀國附近的雲南、西康、貴州一帶住著南蠻,其中有個叫孟獲的首領。諸葛亮希望能夠收服孟獲的「心」,使他誠意服從,才能一勞永逸。所以諸葛亮運用計謀,把孟獲捉來問他:「你投不投降?」孟獲說:「你設下陷阱,我為什麼要投降?」諸葛亮說:「那我放你走,你回去備好兵馬再來決勝負吧!」孟獲說:「好!」於是諸葛亮派人送他回去。不久孟獲又被諸葛亮捉住,諸葛亮又放他回去。孟獲就這樣被捉七次,被放回七次,在孟獲最後一次被捉時,他流淚說:「我願意誠心的歸服,做蜀國的子民。」終於使孟獲心悅誠服。「欲擒姑縱」後來多作「欲擒故縱」,用來比喻為了要使對方就範,故意放鬆一步。
典源: ※《三十六計.第三套.攻戰計.第一六計.欲擒姑縱》逼則反兵,走則減勢。緊隨勿迫,累1>其氣力,消其鬥志,散而後擒,兵不血刃。〔注解〕(1)累:音ㄌㄟˋ,耗損、虧欠。
反義:
近義:
釋義: 為了捉拿而故意放縱。比喻為了要使對方就範,故意先放鬆一步。※語或出《三十六計.第三套.攻戰計.第一六計.欲擒姑縱》。△「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」
書證: 01.《兒女英雄傳.第一三回》:「無如他著書的要作這等欲擒故縱的文章,我說書的也只得這等依頭順尾的演說。」02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.第七○回》:「大人這裡還不要就答應他,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,然後許其成事,方不失了大人這邊的門面。」03.清.何焯《義門讀書記.卷三一.昌黎集》:「此段迂其旨,晦其辭,欲擒故縱也。」
用法説明: 【語義說明】為了要使對方就範,故意先放鬆一步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施計引誘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對方這招是欲擒故縱,你可別上當了。<02>這是對方欲擒故縱的手法,你可要小心應付。<03>會說故事的人往往使用欲擒故縱的技巧,來吊聽眾的胃口。<04>這篇推理小說,利用欲擒故縱的筆法,緊緊扣住讀者閱讀時的心情。<05>如果想要讓對方對妳死心塌地,欲擒故縱的效果可能比緊迫盯人好。<06>警方採用欲擒故縱的方法,讓逃犯失掉戒心後,終於將他們一網成擒。<07>警方使出欲擒故縱之計,先把小嘍囉放了,以便引出幕後大哥,再一網打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