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編號:2772

請看本頁的規範網址:不言而明

編號: 2,772
成語: 不言而明
注音: ㄅㄨˋ |ㄢˊ ㄦˊ ㄇ|ㄥˊ
辨識:
參考詞語: 不言而喻
典故説明: 此處所列為「不言而喻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根據《孟子.盡心上》記載,孟子認為君子的自然本性,無論是處於富貴或是窮困之中,都不會改變。因為仁、義、禮、智這些內在的道德早就深植於心,自然流露,而使他面色潤澤,背部充盈,這仁、義、禮、智之道當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,由於這仁、義、禮、智之道充沛流行於人的手足四肢,因此人們的動靜行止無不中節合宜,因此即使不加說明,旁人也能了解並感受到他的君子風範與所受到的薰陶。後來「不言而喻」演變為成語,用來指事態明顯,不待說明即可曉悟。
典源: 此處所列為「不言而喻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孟子.盡心上》孟子曰:「廣土眾民,君子欲之,所樂不存焉;中天下而立,定四海之民,君子樂之,所性不存焉。君子所性,雖大行不加焉,雖窮居不損焉,分定故也。君子所性,仁、義、禮、智根1>於心,其生色2>也睟然3>,見於面,盎4>於背,施於四體5>,四體不言而喻。」〔注解〕(1)根:深植。(2)生色:表現於臉上。(3)睟然:潤澤的樣子。睟,音ㄙㄨㄟˋ。(4)盎:音ㄤˋ,充滿的、盈溢的。(5)四體:四肢。人的兩手兩足合稱四體。
反義:
近義:
釋義: 義參「不言而喻」。見「不言而喻」條。
書證: 01.《太平經鈔.辛部》:「用之而無成功,吾道即偽矣,亦不言而明矣。」
用法説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