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編號:2660

請看本頁的規範網址:一隙之見

編號: 2,660
成語: 一隙之見
注音: | ㄒ|ˋ ㄓ ㄐ|ㄢˋ
辨識:
參考詞語: 一孔之見
典故説明: 此處所列為「一孔之見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桓寬的《鹽鐵論》是一部討論經濟的書。討論的內容包括:國家經濟與外交政策的走向如何?鹽、鐵收歸國營會不會造成「與民爭利」的弊端?施政方針與治國理念該如何調整?《鹽鐵論》不只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社會情況,更是西漢後期文學的一大突破。當時的政論文字受到讖緯之學的影響,變得迂腐呆板,毫無新意。《鹽鐵論》採用辯論的形式,以「文學」、「賢良」與「丞相」、「御史」兩方互相詰難,有時用連綿詳細的說理,有時針對對方理論的弱點進行批判,或用尖銳的語言攻擊,或用生動的比喻突出論點,使得論點不斷地深化,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。在〈相刺〉篇中,桓寬便借大夫之口說道:「如果只通過一個小孔來看事物,就好像只通曉一個道理,而不知權衡整體,便以自己的無知來非議他人的論點,正如夏天的蟬不知道冬天的冰雪一樣,而這也正是像孔子、孟子這樣的聖人無法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啊!」後來「一孔之見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人的見識狹隘淺薄,無法通曉整體。
典源: 此處所列為「一孔之見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漢.桓寬《鹽鐵論.相刺》大夫曰:「歌者不期於利聲,而貴在中節;論者不期於麗辭,而務在事實。善聲而不知轉,未可為能歌也;善言而不知變,未可謂能說也。持規而非矩,執準而非繩,通一孔,曉一理,而不知權衡1>,以所不睹2>不信人,若蟬之不知雪,堅據古文以應當世,猶辰參之錯3>,膠柱而調瑟4>,固而難合矣。孔子所以不用於世,而孟軻見賤於諸侯也。」文學曰:「日月之光,而盲者不能見,雷電之聲,而聾人不能聞。夫為不知音者言,若語於瘖聾,何特蟬之不知重雪耶?夫以伊尹之智,太公之賢,而不能開辭於桀、紂,非說者非,聽者過也。是以荊和抱璞而泣血,曰:『安得良工而剖之!』屈原行吟澤畔,曰:『安得皋陶而察之!』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,任能以治國,然牽於流說,惑於道諛,是以賢聖蔽掩,而讒佞用事,以此亡國破家,而賢士饑於巖穴也。昔趙高無過人之志,而居萬人之位,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,盡失其瑟,何膠柱之調也?」〔注解〕(1)權衡:衡量、評估事物得失輕重。(2)睹:看見。(3)辰參之錯:參星在西方,辰星在東方,夜間此出彼滅,白天一同隱沒,不能並見。辰、參,星宿名。(4)膠柱調瑟: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。見「膠柱鼓瑟」。
反義:
近義:
釋義: 義參「一孔之見」。見「一孔之見」條。
書證: 01.清.錢謙益〈答唐訓導論文書〉:「學彌觕而識彌下,若近年之談詩者,蒼蠅之鳴,作於蚯蚓之竅,遂欲以一隙之見,上下今古。」
用法説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