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編號:1697
請看本頁的規範網址:北轅適楚
編號: 1,697
成語: 北轅適楚
辨識:
參考詞語: 南轅北轍
典故説明: 此處所列為「南轅北轍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據《戰國策.魏策四》載,戰國時,魏國安釐王想要出兵攻打趙國首都邯鄲。臣子季梁得知了這個消息,立即從旅途中折返,想回去勸阻。一回到魏國,季梁顧不得衣服的髒亂和滿身的塵埃,便匆匆忙忙地趕去見安釐王,告訴他說:「我在路上遇到一個人,他要去楚國,卻駕車往北方走。我問他說你要去南方的楚國,怎麼會往北方走呢?他回答說他有很快的馬、很多的旅費,很好的馬伕,所以絕對可以到達目的地。但實際上因為他是往相反的方向走,馬愈快、旅費愈多、馬伕愈好,反而使他離楚國愈遠。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業,取信於天下諸侯,依仗著強大的軍力去攻打趙國,想藉此擴充領地,提高聲望,其實這樣的舉動愈多,愈失信於天下,離成就霸王事業的心願也就愈遠,這不正如想到楚國卻往北方走一樣,永遠達不到目的!」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南轅北轍」,用來比喻志向和行為背道而馳,現在凡是做「背道而馳」的事,都可以稱為「南轅北轍」。另外,這句成語還可引申用來比喻遙隔兩地。
典源: 此處所列為「南轅北轍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戰國策.魏策四》魏王1>欲攻邯鄲2>,季梁3>聞之,中道而反4>,衣焦不申5>,頭塵不去6>,往見王曰:「今者臣來,見人於大行7>,方北面而持其駕,告臣曰:『我欲之楚8>。』臣曰:『君之楚,將奚為北面?』曰:『吾馬良。』臣曰:『馬雖良,此非楚之路也。』曰:『吾用9>多。』臣曰:『用雖多,此非楚之路也。』曰:『吾御者善。』此數者愈善,而離楚愈遠耳。今王動欲成霸王10>,舉欲信11>於天下,恃王國之大,兵之精銳,而攻邯鄲,以廣地尊名12>,王之動愈數13>,而離王14>愈遠耳,猶至楚而北行也。」〔注解〕(1)魏王:指戰國時魏國君王魏圉,生卒年不詳。在位三十四年卒,諡安釐,世稱安釐王。(2)邯鄲:戰國時趙國首都,地約當在河北省邯鄲市。(3)季梁:戰國時魏國臣子,生卒年不詳。(4)中道而反:中途折回。反,通「返」,回來。(5)衣焦不申:衣服上的皺折不去整理,比喻匆忙。焦,因風吹日曬致使的捲曲皺折。申,通「伸」,伸展。(6)頭塵不去:滿頭的塵埃不去清除,比喻匆忙。(7)大行:大路。行,音ㄒ|ㄥˊ。(8)之楚:往楚國去。之,往。楚,戰國國名,地約當在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 浙江及河南南部,為當時地理位置最南的一國。(9)用:旅費。(10)霸王:古時稱諸侯中最強大的為霸,擁有天下的為王。(11)信:取信。(12)廣地尊名:擴充領土,提高聲譽。廣,擴充,動詞。尊,提昇,動詞。(13)數:音ㄕㄨㄛˋ,屢次。(14)王:指稱霸天下的王業。
反義:
近義:
釋義: 義參「南轅北轍」。見「南轅北轍」條。
書證: 01.唐.陸長源〈上宰相書〉:「今悉求溫潤美秀沉默宏寬者為之,蓋北轅適楚、圓鑿方枘,欲求扶傾愈疾,其可得乎?」02.唐.白居易〈立部伎〉詩:「雅音替壞一至此,長令爾輩調宮徵……欲望鳳來百獸舞,何異北轅將適楚?」
用法説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