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編號:1511

請看本頁的規範網址:偃武修文

編號: 1,511
成語: 偃武修文
注音: |ㄢˇ ㄨˇ ㄒ|ㄡ ㄨㄣˊ
辨識:
參考詞語: 偃武行文 偃武興文 修文偃武 文修武偃 武偃文修
典故説明: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,周武王姬發出兵反抗暴政,終於推翻商朝,建立周朝。戰爭結束,生活恢復平和,於是周武王下令停止軍備,提倡文教。放回戰時軍用的牛、馬,用以表示天下太平,不再徵用牛馬。「偃武修文」是直接摘自典源的成語,就用來指偃息武備,提倡文教。
典源: 《書經.武成》惟一月壬辰,旁死魄,越翼日癸巳,王朝步自周,于征伐商。厥1>四月,哉生明2>,王來自商3>,至于豐4>,乃偃武5>修文。歸馬于華山之陽6>,放牛于桃林之野7>,示天下弗服。〔注解〕(1)厥:其。(2)哉生明:陰曆每月初三日,月光始生。哉,始也。(3)商:朝代名。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,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。建都亳,經多次遷移,最後盤庚遷都於殷。傳至紂,被周武王所滅。(4)豐:即酆城,周文王都城。(5)偃武:偃息武備。(6)華山之陽:即華山之南。陽,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。(7)桃林之野:華山東郊。桃林,華山之東,位於華陰縣潼關。
反義: 窮兵黷武
近義: 止戈興仁
釋義: 偃息武備,提倡文教。語出《書經.武成》。
書證: 01.《書經.武成》:「厥四月,哉生明,王來自商,至于豐,乃偃武修文。」(源)02.《後漢書.卷七五.劉焉袁術呂布列傳.袁術》:「元惡(董卓)既斃,幼主東顧,乃使王人奉命,宣明朝恩,偃武修文,與之更始。」03.南朝梁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識鑒》:「晉武帝講武於宣武場,帝欲偃武修文,親自臨幸,悉召群臣。」04.明.湯顯祖《牡丹亭.第四一齣》:「今淮揚危急,便著安撫杜寶前去迎敵,不可有遲。其傳臚一事,待干戈寧輯,偃武修文。可諭知多士。」05.《封神演義.第九八回》:「大賚于四海,而萬姓悅服。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以示天下大服。」06.《喻世明言.卷三九.汪信之一死救全家》:「大宋乾道淳熙年間,孝宗皇帝登極,奉高宗為太上皇。那時金邦和好,四郊安靜,偃武修文,與民同樂。」07.《醒世恆言.卷三.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「大宋自太祖開基,太宗嗣位,歷傳真、仁、英、神、哲,共是七代帝王,都則偃武修文,民安國泰。」
用法説明: 【語義說明】偃息武備,提倡文教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倡文息武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東漢光武即位後,便偃武修文、勵精圖治。<02>戰後最重要的事就是偃武修文,讓百姓休養生息,以充實國力。<03>歷史上有許多開國之君,都提出了清靜無為、偃武修文的施政方針。<04>經過連年的戰爭後,國家元首極力推動偃武修文政策,人民的生活才逐漸安定下來。<05>唐太宗記取隋煬帝滅亡的教訓,實行偃武修文,知人善任,為大唐帝業打下良好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