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至言不繁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处所列为「要言不烦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根据《輅別传》所载,有一次何晏邀请管輅前来一起討论《易经》爻辞,结果管輅说得头头是道。於是何晏说:「在谈论自然现象方面,你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。」这时坐在一旁的邓颺(字玄茂,三国魏南阳人,为司马懿所杀。)就说:「管輅,別人都说你精通《易经》,为什么平常讲话却佷少谈到《易经》的道理呢?」管輅隨声应答说:「精通《易经》的人是不谈论《易经》的。」何晏带著笑容称讚他说话精要不囉嗦。后来「要言不烦」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形容说话精要,不囉嗦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处所列为「要言不烦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《輅別传》(据《三国志.卷二九.魏书.方技传.管輅》裴松之注引)輅为何晏所请,果共论易九事,九事皆明。晏曰:「君论阴阳,此世无双。」时邓颺与晏共坐,颺言:「君见谓善《易》,而语初不及《易》中辞义,何故也?」輅1>寻声答之曰:「夫善《易》2>者不论《易》也。」晏3>含笑而讚之「可谓要言不烦4>也」。因请輅为卦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輅:即管輅(西元209∼256),字公明,三国魏平原人。幼喜仰视星辰,及长精风角、占相之道。尝与何晏、鍾毓论《易》。輅,音ㄌㄨˋ。
    (2)《易》:即《易经》,由伏羲制卦,文王系辞,孔子作十翼。共六十四卦、三百八十四爻。易经的內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、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,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,百姓用为占卜事象。至孔子作传,始为哲理的书,是儒家的重要典籍。亦称为《羲经》、《周易》。
    (3)晏:即何晏(?∼西元249),字平叔,三国魏宛人。好老庄之言,与夏侯玄、王弼等竞尚清谈,士大夫效之,遂成一时风气,后为司马懿所杀。
    (4)烦:同「繁」,繁杂、眾多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宋.苏軾〈与孙运句书〉:「近见江南老人,年七十二,状貌气力如四五十人,问其所得,初无异术,但云平生习不饮汤水耳。常人日饮数升,吾日减一合,今但沾唇而已。脾胃恶湿,饮少胃强气盛液行,自然不湿,虽冒暑远行亦不念水。此可谓至言不繁。」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至言不繁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