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文不加点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古人书写时,如遇错字,就在写错的地方涂一点墨,表示刪去。所以「文不加点」就表示文章一挥而就,不加以涂改,用来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,可以下笔成章,如东汉的禰衡写〈鸚鵡赋〉时就「文不加点」。禰衡恃才傲物,不为曹操所容,因此曹操將他送到黄祖那边。有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大宴宾客,有人献上鸚鵡,黄射请禰衡即席为这只珍禽作一篇赋。禰衡答应了,他並在赋中形容自己写这篇赋时,下笔如飞,没有任何的错字和修改,很快地便將〈鸚鵡赋〉完成了。后来「文不加点」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文思敏捷、下笔成章,通篇无所涂改。后来「文不加点」就用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,援笔立成,不需涂改。
  • 典源:
    #汉.禰衡〈鸚鵡赋〉(据《文选.卷一三.赋.鸟兽上》引)1>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,有献鸚鵡者,举酒於衡前曰:「禰处士,今日无用娱宾,窃以此鸟自远而至,明慧聪善,羽族之可贵,愿先生为之赋,使四坐咸共荣观,不亦可乎?」衡2>因为赋3>,笔不停缀4>,文不加点5>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典故或见於张衡《文士传》、《南史.卷三九.刘孺列传》。
    (2)衡:禰衡,字正平,东汉平原人,生卒年不详。有辩才,善属文,气刚傲,尝骂曹操,后为黄祖所杀。
    (3)赋:吟咏、写作。
    (4)缀:组合字句篇章。
    (4)点:古人写文章,如果字写错了,就在字旁用笔加一黑点,表示不要。所以点是点除,即刪改的意思。
    〔参考资料〕
    ■汉.张衡《文士传》(据《初学记.卷一七.聪敏》引)吴郡张纯,少有令名,尝謁镇南將军朱据,据令赋一物然后坐。纯应声便成,文不加点。
    ■《南史.卷三九.刘孺列传》孺少好文章,性又敏速,尝在御坐为〈李赋〉,受詔便成,文不加点。梁武帝甚称赏之。后侍宴寿光殿,詔群臣赋诗。时孺与张率並醉,未及成。帝取孺手板题戏之曰:「张率东南美,刘孺洛阳才,揽笔便应就,何事久迟回。」其见亲爱如此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汉.禰衡〈鸚鵡赋〉:「笔不停缀,文不加点。」(源)
    02.《晋书.卷八九.忠义列传.嵇绍》:「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,馆宇甚盛,图庄周于室,广集朝士,使含为之讚。含援笔为弔文,文不加点。」
    03.五代汉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一三.敏捷》:「开元中,李翰林应詔草〈白莲花开序〉及〈宫词〉十首。时方大醉,中贵人以冷水沃之稍醒,白於御前索笔一挥,文不加点。」
    04.《三国演义.第七一回》:「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鐫碑以记其事。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,文不加点,一挥而就,立石墓侧,时人奇之。」
    05.明.杨珽《龙膏记.第一○齣》:「老爷昨日请他即席挥毫,文不加点,老爷说,在座之人无出其右。」
    06.《喻世明言.卷一五.史弘肇龙虎君臣会》:「这洪內翰令左右取文房四宝来,诸妓女供侍於面前,对眾官乘兴,一时文不加点,扫一只词,唤做〈虞美人〉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语义说明】形容文思敏捷、下笔成章,通篇无所涂改。
    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出手成章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他即景生情,文不加点地写了好几首诗。
    <02>多年的记者生涯,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。
    <03>外甥小小年纪,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,一气呵成。
    <04>他思索片刻,便拿起笔来,文不加点地完成了一篇精采的社论。
    <05>想要能够文不加点,下笔有神,除了天资之外,还必须不断地勤练。
    <06>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,一气呵成的,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。
    <07>由於父母都是作家,耳濡目染之下,他也极具文才,能援笔成章,文不加点
    <08>他一拿到作文试题,立刻奋笔疾书,文不加点,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。
    <09>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,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,轻而易举,真是教人佩服。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的成语:文不加点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文不加点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