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不识之无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写给友人的信中,说到自己六、七个月大时,即能辨別「之」、「无」二字。后世便以「之」、「无」比喻极浅显易懂的字,如:「略识之无」、「粗识之无」、「稍识之无」、「仅识之无」等,都指识字不多,学问不高之意,而「不识之无」则用来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。
  • 典源:
    #唐.白居易〈与元九书〉(据《全唐文.卷六七五.白居易》引)仆1>始生六、七月时,乳母2>抱弄於书屏下,有指「无」字、「之」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3>。后有问此二字者,虽百十其试,而指之不差。则仆宿习之缘,已在文字中矣。及五、六岁,便学为诗;九岁,諳识声韵;十五、六始知有进士,苦节读书;二十已来,昼课赋,夜课书。间又课诗,不遑寢息矣,以至於口舌成疮,手肘成胝。既壮,而肤革不丰盈,未老而齿发早衰白,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,动以万数,盖以苦学力文所致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仆:我,自谦之词。
    (2)乳母:专司授乳及看护幼儿的仆妇。
    (3)默识:暗中记诵在心。
    〔参考资料〕另可参考:《新唐书.卷一一九.白居易列传》
  • 书证:
    01.宋.刘辰翁〈敏斋记〉:「人未有非敏者也,虽有下愚之人,手不能方圆,目不识之无;及其得於博也,彩色电转,狂呼鶻视,梟未成而脱,诸口如取。虽有离娄之目力,鈃桑之心计,或不能及也。」
    02.明.杨基〈寄林训导謨〉诗:「漠室山河终混一,秦城楼阁易黄昏。平生不识之无字,也学相如与卖文。」
    03.清.黄景仁〈除夕述怀〉诗:「有儿名乙生,废学增痴憨。曾不识之无,但索梨与柑。」
    04.《花月痕.第二三回》:「心不辨菽麦,目不识之无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语义说明】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。
    【使用类別】用在「才识浅薄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脱盲教育就要不识之无的民眾,从此能读能写。
    <02>连这种兴学的事他都要反对,难怪会遭到不识之无之讥了。
    <03>这个国家有太多不识之无的人,致使种种政策无法顺利推展。
    <04>曾祖母虽然不识之无,但丰富的人生阅歷,却也让她散发著智慧的光芒。
    <04>经过长时间的努力,终於使这些不识之无的农民学会了最先进的农业技术。
    <05>她从未想过像儿子这样的智障者,经过特殊教育后,可以从不识之无而认得了一些字。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的成语:不识之无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不识之无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