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成语: 上为下效

Emoji和字体
成语详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处所列为「上行下效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 经学是汉代主要的学术思想,却一直存在著的今文经和古文经之间的论爭。在东汉章帝时,曾召集当时许多著名的博士、儒生在白虎观论辨异同。会后,班固把討论成果集结成《白虎通》一书。〈三教篇〉指出「夏人之王教以忠」、「殷人之王教以敬」、「周人之王教以文」。並强调「教」,即是让在下位者有所倣效,也就是在上位者怎么做,在下位者就跟著怎么做。所以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等经书都指出「教」对於化育人民的重要。《诗经》则更明確的说到,在上位者之所以教导在下位者,目的就是要人民跟著效法。后来「上行下效」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,用来指在上位的人怎么做,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。  在汉代刘向所编纂的《说苑》一书里,〈君道〉篇刚好载录一则故事可以参考。春秋齐景公,有一次设宴招待文武百官,散席之后,大家就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。每当齐景公射出一箭,即使没有射中箭靶,群臣们都仍然高声喝采,称讚齐景公箭法如神。但是齐景公一点也不快乐,並且感到纳闷,於是就询问弦章,为什么群臣们会是这样的反应。弦章说:「这是因为那些群臣们不敢批评君王的过错,而古人曾说,国君喜欢吃什么、穿什么,臣下也就跟著喜欢吃什么、穿什么;所以如果国君喜欢人家奉承,自然群臣们也就只会向国君奉承,而不会向国君进諫了。」这则故事中蕴含了「上行下效」的意思,正说明了在上位者言行举止的重要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处所列为「上行下效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#汉.班固《白虎通.卷八.三教》1>教者,何谓也?教者,效也。上为之,下效之。民有质朴,不教而成。故《孝经》曰:「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。」《论语》曰:「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。」《尚书》曰:「以教祗德。」《诗》云:「尔之教矣,欲民斯效。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典故或见於《春秋元命苞》。
    〔参考资料〕《春秋元命苞》(据《太平御览.卷三六○.人事部一.敘人》引)天人同度,正法相授。天垂文象,人行其事谓之教。教之为言效也,上为下效,道之始也。
  • 书证:
    01.《太平御览.卷三六○.人事部一.敘人》引《春秋元命苞》:「天人同度,正法相授。天垂文象,人行其事谓之教。教之为言效也,上为下效,道之始也。」
成语接龙
参考鏈接

参考《国语大辞典》中成语“上为下效”分成的单字详解:

, , ,

用户留言

暂无留言

请输入您的名称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
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係,请输入您的邮箱,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。
请输入留言内容,自动过滤HTML標签,请不要带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