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魚目混珠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任昉(西元460∼508)字彥昇,南朝梁博昌人,仕宋、齊、梁三代。宋時,舉兗州秀才,拜太常博士。入齊,以文學為王儉所重,後任竟陵王記室參軍,為「竟陵八友」之一。齊末,蕭衍得勢,任為驃騎記室參軍,專主文翰。蕭衍代齊自立,是為梁武帝,任昉為義興、新安太守,有政聲。任昉博學多聞,於書無所不讀,聚書至萬餘卷,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。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,於是親自校讎勘定。任昉的文學成就,以善撰表、奏、書、啟著稱,當時王公表奏,無不請昉代筆,起筆即成,不加點竄,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「沈詩任筆」。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,寫了一篇〈到大司馬記室牋〉,來感謝朝廷的提拔。文中任昉極為自謙,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,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。唐人李善在注解時,引用了《韓詩外傳》為證,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,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。後來「魚目混珠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以假亂真。
  • 典源:
    #《韓詩外傳》(據《文選.卷四○.牋.任昉.到大司馬記室》李善注引)1>《韓詩外傳》曰:「白骨類象2>,魚目似珠。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典故或見於漢.魏伯陽《參同契.同類合體章》、《尚書考靈耀》。
    (2)象:此指象牙。
    〔參考資料〕
    ■漢.魏伯陽《參同契.同類合體章》植禾當以穀,覆雞用其卵。以類輔自然,物成易陶冶。魚目豈為珠,蓬蒿不成檟。
    ■《尚書考靈耀》(據《太平御覽.卷八六.皇王部一一.始皇帝》引)秦失金鏡,魚目入珠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張右史文集.卷三七.同文唱和.柳子文.詩呈同院諸公》:「得句 酬數,忘言笑語稀。自慚初學步,魚目混珠璣。」
    02.明.宋登春〈荅子愿書〉:「物有似是而非,似非而是者,所以為難也。魚目混珠,非海客不能識之;燕石似玉,非良工不能辨之。」
    03.明.朱誠泳〈送童世奇黃門回京〉詩:「近臣承詔下鑾坡,跋涉其如遠道何!魚目混珠須辯早,角弓入酒莫疑多。」
    04.《濟公傳.第一七三回》:「我帶來三身官人的衣裳靴帽,你同你姐姐都換上,我也換上。濟公說了,見樓下旋風一起,你我就下樓逃走,這叫魚目混珠。」
    05.清.孫星衍〈漢宮訪古〉詩:「阿房一炬成焦士,金銅仙人泣移處。長安所遇故物稀,片瓦千年出荒圃。……世人知寶宣德製,魚目混珠吁可悲。」
    06.《花月痕.第一七回》:「采秋笑道:『魚有魚的目,蚌有蚌的珠;你要把蚌的珠,換魚的目,魚怎麼願呢?』癡珠含笑要答,劍秋拍掌大笑,道:『癡珠!他道你是魚目混珠,你該罰他一鍾酒!』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以假亂真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以假亂真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這裡賣的魚翅真偽充斥,魚目混珠的贗品不少。
    <02>這地攤貨很多魚目混珠,你得小心免得上當吃虧。
    <03>這些魚目混珠的野山人參鬚,是用蘿蔔鬚根製成的。
    <04>不肖商人想拿仿冒品來魚目混珠,欺騙不知情的顧客。
    <05>我這是金字招牌的祖傳救命金丹,豈容他人魚目混珠
    <06>收藏古董要先培養鑑定能力,以免買到魚目混珠的假貨。
    <07>這遊戲就叫「魚目混珠」,請大家從盤子裡挑出真的化石。
    <08>我們要抵制仿冒品,絕不允許魚目混珠,侵犯智慧財產權。
    <09>只見大師走到畫作前一看,就說:「這是魚目混珠的假畫!」
    <10>這家公司為打擊對手,故意推出包裝相似的產品來魚目混珠,低價促銷。
  • 辨識:
    「魚目混珠」及「濫竽充數」都有試圖矇混過關的意思。
    「魚目混珠」側重於以假亂真;「濫竽充數」側重於以劣充數。
    魚目混珠濫竽充數辨似例句
    不肖商人想拿仿冒品來∼,欺騙不知情的顧客。
    這些繪作水準根本不夠,也敢∼來參展!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魚目混珠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魚目混珠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魚目混珠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