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心悅誠服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孟子,名軻,字子輿,戰國時鄒人,生於周烈王四年,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。創「性善」之說,後世尊稱為「亞聖」。在政治方面,他提倡王道,重仁義,輕功利。在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載有:孟子認為,假借仁的名義而用武,這叫做「霸」;要完成霸業,必須有大國作基礎。用美德來推行仁政,這叫做「王」;要完成王業,不必等到國家強大。因為施行王道,以德服人,所以商湯只有七十方的土地,文王只有一百方里的地,就成功了。用武力來征服人,被征服的人不是從心裡服從,只是因為力量不足;用道德仁義使人服從,那些歸順的人是內心裡感到喜悅而且誠意歸服,就像孔子的眾多學生信服孔子那樣。後來「心悅誠服」這句成語,就孟子話中「中心悅而誠服也」演變而出,用來指誠心誠意地歸服。
  • 典源:
    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孟子曰:「以力假仁者霸,霸必有大國;以德行仁者王,王不待大。湯以七十里,文王以百里。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贍也;以德服人1>者,中心悅而誠服也,如七十子2>之服孔子也。《詩》云:『自西自東,自南自北,無思不服。』此之謂也。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以德服人:用美德使人歸服。
    (2)七十子:孔子弟子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,舉成數來說,稱為「七十子」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續傳燈錄.卷三五.育王光禪師法嗣》:「生平善誘其徒,未嘗厲聲色。然一經指授,輒神融意悟、心悅誠服,皆充然有得。」
    02.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.第二四齣》:「老師相是不喜奉承的,晚生惟有心悅誠服而已。」
    03.《鏡花緣.第二三回》:「小弟若在兩位才女跟前稱了晚生,不但毫不委屈,並且心悅誠服。」
    04.《三俠五義.第一二○回》:「他既說出洗心改悔,便是心悅誠服;決不是那等反覆小人,今日說了,明日不算。」
    05.《文明小史.第二三回》:「學生是仰慕大帥的賢聲,如同泰斗,出於心悅誠服的,不同世俗一般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誠心誠意地歸服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真心服氣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我雖無法反駁他這些話,但沒有心悅誠服
    <02>他這幾句話,說得誠誠懇懇,令人心悅誠服
    <03>經理這番話說得合情合理,同仁聽了心悅誠服
    <04>當老師的教導學生,要情理並重,讓他們心悅誠服
    <05>經過一番辯論後,他終於心悅誠服地接受了對方的意見。
    <06>我們拿出事實讓對方心悅誠服,不必作無謂的口舌之爭。
    <07>看到上人無怨無悔地幫助學生,我是心悅誠服地跟著她的腳步走。
  • 辨識:
    「心悅誠服」及「心服口服」都有信服的意思。
    「心悅誠服」側重於心懷喜悅而真誠地歸服;「心服口服」側重於心口一致非常地服氣。
    心悅誠服心服口服辨似例句
    看到上人無怨無悔地幫助學生,我是∼地跟著她的腳步走。
    你如果不服可再來較量,我一定會讓你輸得∼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心悅誠服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心悅誠服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心悅誠服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