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多難興邦

  • 編號: 1199
  • 成語: 多難興邦
  • 注音: ㄉㄨㄛ ㄋㄢˋ ㄒ|ㄥ ㄅㄤ
  • 漢語拼音: duō nàn xīng bāng
  • 釋義:
    國家多難,則上下團結奮發,促使邦國更加興盛。語本《左傳.昭公四年》。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據《左傳.昭公四年》載,春秋時,楚靈王遣椒舉為使,想請晉國協助邀集諸侯參加會盟,晉平公想拒絕,司馬侯勸他答應下來,晉平公卻說:「我們有險要可守,又有優良的戰馬可用,齊國和楚國卻是多災多難。握有這三個有利的條件,我們就所向無敵了,沒什麼好怕的。」司馬侯說:「您這樣想是很危險的。自古以來,想倚仗險要地勢、戰馬,和鄰國的災難來取勝,是三件危險的事。古代的聖王都是以盡力修養德行和上天交通,沒聽說他們會專門依恃險要的地勢與戰馬的。而鄰國的災難,也是不可猜測的。也許因為國家多難,反而使國防更為鞏固,疆土更為擴大;也許因為國家無難,反而招致滅亡,失掉疆土。所以鄰國是否有難,您一定不可任意猜測。」晉平公聽了,便答應了楚王的要求。後來「多難興邦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國家多難,則上下團結奮發,促使邦國更加興盛。
  • 典源:
    《左傳.昭公四年》春,王正月,許男如楚,楚子止之;遂止鄭伯,復田江南,許男與焉。使椒舉如晉求諸侯,(鄭、許)二君待之。……晉侯欲勿許。司馬侯曰:「不可。……」(公)曰:「晉有三不殆,其何敵之有?國險而多馬,齊、楚多難,有是三者,何鄉而不濟?」對曰:「恃險與馬而虞鄰國之難,是三殆也。四嶽、三塗、陽城、大室、荊山、中南,九州之險也,是不一姓。冀之北土,馬之所生,無興國焉。恃1>2>與馬,不可以為固也,從古以然。是以先王務3>脩德音以亨神人4>,不聞其務5>險與馬也。鄰國之難,不可虞6>也。或多難以固其國,啟其疆土;或無難以喪其國,失其守宇7>。若何虞難?齊有仲孫之難而獲桓公,至今賴之。晉有里、fb7e.jpg之難而獲文公,是以為盟主。衛、邢無難,敵亦喪之。故人之難,不可虞也。恃此三者,而不脩政德,亡於不暇,又何能濟?君其許之!紂作淫虐,文王惠和,殷是以隕,周是以興,夫豈爭諸侯?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恃:依賴、依仗。
    (2)險:險要的地勢。
    (3)務:盡力從事。
    (4)亨神人:亨神人,指人、神相通;通達人神,可得人和、獲天助。亨,通達。
    (5)務:追求。
    (6)虞:料想、猜測。
    (7)守宇:所守的領域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唐.陸贄〈論敘遷幸之由狀〉:「無難失守者,忽萬機之重而忘憂畏也;多難興邦者,涉庶事之艱而知敕慎也。」
    02.明.盧象昇〈請討賊疏〉:「我皇上御極以來,敬天法祖,勤政恤民,……多難興邦,殷憂啟聖,以其時考之則可矣。」
    03.清.唐甄《潛書.思憤》:「且夫古之人,沮抑志奮,困阨學成。或內寧而啟亂,或多難以興邦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國家多難,則上下團結奮發,促使邦國更加興盛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亂中定國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巴勒斯坦歷經艱辛的建國過程,證明了多難興邦的道理。
    <02>雖然在國際上處處受到打壓,但切記多難興邦,這正是時代在考驗我們。
    <03>所謂「多難興邦」,現在局勢動盪,我們應該更加團結一心,共度難關。
    <04>只要全國上下一心,一定可以克服困難,古今中外多見多難興邦的例子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多難興邦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多難興邦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多難興邦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