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冷嘲熱諷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冷嘲熱諷」原作「冷譏熱諷」。春秋時楚國公子圍篡國弒其君郟敖自立為靈王這件事,人盡皆知,並且都覺得氣憤不平。而晉國大夫們也對這件事議論紛紛,言語尖酸、刻薄,帶著嘲笑和諷刺的意味,這是因為他們有顆公平無私的心。「冷嘲熱諷」與「冷譏熱諷」意同,用來形容尖酸、刻薄的嘲笑和諷刺。
  • 典源:
    ※清.袁枚《牘外餘言》昭公1>元年,楚公子圍2>為虢3>之會。其時子圍篡國4>之狀,人人知之,皆有不平之意。故晉大夫七嘴八舌5>,冷譏熱諷,皆由于心之大公也。其時嘿嘿者,惟向戌之老奸、樂王鮒之幸臣耳。君子于此,可以觀人。我不惡樂王鮒,而惡向戌;一真小人,一偽君子也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昭公:魯昭公(?∼西元前510),春秋時魯國國君。
    (2)楚公子圍:即楚靈王,名圍,春秋時楚國國君,生卒年不詳。魯哀公二十八年,弒其君郟(ㄐ|ㄚˊ)敖自立為王。
    (3)虢:音ㄍㄨㄛˊ,春秋國名。魯昭公元年,楚公子圍和向戌等人會於此。
    (4)篡國:以不當手段奪取國家君位。篡,音ㄘㄨㄢˋ。
    (5)七嘴八舌:形容人多口雜,議論紛亂的樣子。見「七嘴八舌」。
  • 書證: 無書證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形容尖酸、刻薄的嘲笑和諷刺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言語譏諷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這些冷嘲熱諷的話,讓我聽了難以忍受。
    <02>這篇文章針對時事冷嘲熱諷,筆鋒十分犀利。
    <03>只要有人不順他的心,他就會冷嘲熱諷地批評對方。
    <04>這個犀利的評論家,總是以冷嘲熱諷的筆調批評時事。
    <05>對於別人的困難,我們應該要耐心幫助他,不能對他冷嘲熱諷
    <06>老王經常冷嘲熱諷地批評初學者,完全忘了他曾經也一竅不通。
    <07>小明善嫉,對於別人的成就,不但不能欣賞,反而冷嘲熱諷,批評別人。
  • 辨識:
    「冷嘲熱諷」及「冷言冷語」都有言語中帶諷刺意味的意思。
    「冷嘲熱諷」側重於尖酸的嘲笑與譏諷;「冷言冷語」側重於冷淡的態度與言辭。
    冷嘲熱諷冷言冷語辨似例句
    這個犀利的評論家,總是以∼的筆調批評時事。
    他一不高興就板著臉,對人∼的,任誰都受不了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冷嘲熱諷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冷嘲熱諷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冷嘲熱諷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