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仁智之見
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處所列為「見仁見智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《易經》相傳由伏羲制卦,文王作繫辭,孔子作十翼。共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。《易經》的內容,最早只是記大自然、氣象、天文等變化,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,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吉凶。直到孔子為《易經》作傳,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,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。《易經》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,理念幽微莫測,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,都有極精辟的見解。在所引典源《易經.繫辭上》中,解釋了生成天地萬物的「道」,說︰「陰陽的相反相生,生成了宇宙萬物,這就是道。承繼陰陽之道而生成萬物的就是善,而成就萬物的就是天命之性,也就是仁義道德。有仁德的人見到此道,就認為是仁;有智慧的人體會此道,就認為是智。百姓雖然日常受用此道,卻不知曉。因此君子之道雖然涵蓋萬有,知道的人卻很少啊!」後來「見仁見智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對同一件事,每個人看法各異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處所列為「見仁見智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一陰一陽之謂道,繼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仁者見之謂之仁,知者1>見之謂之知2>,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鮮3>矣!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知者:有智慧的人。知,音ㄓˋ,同「智」。
    (2)知:音ㄓˋ,智慧,同「智」。
    (3)鮮:音ㄒ|ㄢˇ,少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宋.葉重開〈舂陵續編序〉:「學者仁智之見,雖有淺深,然自遠而即近,由麤以至精,月異而歲不同,今而畢錄於此,觀之者宜知所適從矣。」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仁智之見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