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不時之須
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此處所列為「不時之需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不時之需」原作「不時之須」,見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〈後赤壁賦〉。北宋神宗朝,蘇軾遭人誣陷獲罪,被貶謫至黃州(今湖北省黃岡縣)。在此期間,蘇軾常四處遊覽,曾兩次遊於城外的赤壁磯,並將此地喻為三國古戰場赤壁,借以興發思古之悠情,寫下傳頌千古的〈前赤壁賦〉與〈後赤壁賦〉。〈前赤壁賦〉寫於秋季,文中借肅颯之景抒發撫今追昔的感慨;〈後赤壁賦〉作於冬季,文中則借滄桑景物抒發胸中悲涼之意。「不時之須」一語即見於〈後赤壁賦〉,文中描述:蘇軾與兩位好友在夜間漫步,舉頭見到月色美好,於是起了酒興。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鮮魚可以下酒,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,他的妻子說:「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時之須。」意思是說:我早就藏了好酒,好讓你隨時取用。後來「不時之需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隨時的需用。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質的〈論吏民劄子〉:「監司不卹郡縣,故嘗有不時之需,稍緩則符檄紛紛,逼切則急于星火。」其中「監司」為宋代職官名,負責監察地方屬吏。這整句話的意思是:監司不知體恤地方,會隨時提出需求,並強迫地方配合,地方若不能及時因應,就會遭到糾舉彈劾。「不時之需」在此則指隨時提出讓人無法預料的需求。
  • 典源:
    此處所列為「不時之需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#宋.蘇軾〈後赤壁賦〉(據《蘇軾東坡全集.前集.卷一九》引)1>是歲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將歸于臨皋。二客從予,過黃泥之阪。霜露既降,木葉盡脫。人影在地,仰見明月。顧而樂之,行歌相答。已而歎曰:「有客無酒,有酒無肴,月白風清,如此良夜何?」客曰:「今者薄暮2>,舉網得魚,巨口細鱗,狀似松江之鱸3>,顧安所得酒乎?」歸而謀諸婦。婦曰:「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4>不時之須。」於是攜酒與魚,復遊於赤壁5>之下。江流有聲,斷岸千尺。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曾日月之幾何,而江山不可復識矣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典故或見於宋.王質〈論吏民劄子〉。
    (2)薄暮:傍晚,太陽將落的時候。
    (3)鱸:動物名。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鱸形目。頭大,體狹長。巨口細鱗,下顎稍突出。背部淡蒼色,腹部白色,體側及背鰭有黑斑。性凶猛,以魚蝦為食。常棲於近海,夏季由海溯河,冬季由河入海。可供食用。
    (4)子:你。同「爾」、「汝」。
    (5)赤壁:即今湖北省黃岡縣城外的赤鼻磯。
    〔參考資料〕宋.王質〈論吏民劄子〉(據《雪山集.卷三》引)且今之為郡縣之吏者,蓋亦甚難矣。監司不卹郡縣,故嘗有不時之需,稍緩則符檄紛紛,逼切則急于星火。權要不卹郡縣,故嘗有難應之求,稍不如所欲,則怒罵陵拂,以至于浸淫搖撼以快其志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宋.蘇軾〈後赤壁賦〉:「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時之須。」(源)
    02.宋.陳亮〈送徐子才赴富陽序〉:「平時所以為民慮者甚周,緩急不時之須,亦為民計而已矣。」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不時之須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不時之須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