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馬首是瞻
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《左傳》裡記載魯襄公十四年時,晉國會同魯、齊、宋、鄭等國軍隊伐秦,要報三年前櫟地一戰之仇。聯軍到了涇水邊就停住了,不肯渡河。晉國大夫叔向去找魯將叔孫穆子商量該怎麼辦,叔孫穆子便引了《詩經》的話:「匏有苦葉,濟有深涉,深則厲,淺則揭。」意思是匏瓜也有苦葉,渡河也會遇到深的地方。水深的話就直接下水渡河,水淺的話就撩起衣服過去。要聯軍渡過涇水,繼續朝秦國進攻。叔向聽了,就回去準備船隻渡河。秦國看聯軍集中在涇水邊,派人在涇水上游下毒,因此而毒死了不少聯軍士兵。鄭國軍隊的首領子蟜非常生氣,率先出兵和秦軍交戰,各國軍隊也跟著開打,但開戰好一段時間都攻不下來。這時,晉國中軍將領荀偃下令說:「我們等天一亮,雞一叫就出征,做好填井毀灶的善後工作,然後跟著我的馬行動,我的馬頭朝向哪裡,你們就跟著哪個方向走。」下軍的將領欒黶一向和荀偃處不來,聽了荀偃的話不服氣地說:「晉國從沒有人下這種命令,我偏要把馬頭向東回國。」欒黶說完把馬頭一調就走,他的部下也跟著撤兵。荀偃看到這種情況,很後悔下了這道命令,造成自家軍隊的分裂,心想這樣非但不能打勝仗,還可能會敗北,只好下令撤軍回國,結束了這場戰爭。荀偃這道命令中,有「馬首是瞻」四個字,就是要晉軍跟著他的馬頭方向前進。後來「馬首是瞻」被用來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。
  • 典源:
    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夏,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,以報櫟之役也。晉侯待于竟,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。及涇,不濟。叔向見叔孫穆子,穆子賦〈匏有苦葉〉。叔向退而具舟。魯人、莒人先濟。鄭子蟜見衛北宮懿子,曰:「與人而不固,取惡莫甚焉!若社稷何?」懿子說。二子見諸侯之師,而勸之濟,濟涇而次。秦人毒涇上流,師人多死。鄭司馬子蟜,帥鄭師以進,師皆從之,至于棫林,不獲成焉。荀偃1>令曰:「雞鳴而駕2>,塞井夷竈3>,唯余馬首是瞻!」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荀偃:?∼西元前554,字伯游,春秋時晉國大夫。厲公時為佐上軍,與欒書弒厲公。悼公時將中軍,攻秦伐楚。平公三年,齊伐魯,偃帶兵援魯,敗齊師,卒於歸途。謚獻。
    (2)雞鳴而駕:駕,駕車出發。指軍隊在雞鳴時,天一亮就駕車出征。
    (3)塞井夷竈:填井毀灶,而後進軍,以表示不勝不返的決心。竈,同「灶」,以磚土或石塊砌成,用來生火烹飪的設備。見「塞井夷灶」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荀偃令曰:『雞鳴而駕,塞井夷a02385-017.jpg,唯余馬首是瞻!』 」(源)
    02.《魏書.卷一八.太武五王列傳.廣陽王》:「今者相與還次雲中,馬首是瞻,未便西邁,將士之情,莫不解體。」
    03.明.胡繼宗《書言故事大全.卷一一.禽獸比喻類》:「隨人所往,惟馬首是瞻。」
    04.清.龔自珍〈與吳虹生書〉其六:「此游作何期會,作何章程,願惟命是聽,惟馬首是瞻,勝于在家窮愁也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服從指引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這個企劃案是你提出,我們就以你馬首是瞻,全力配合。
    <02>在軍隊裡,士兵必須以長官的命令馬首是瞻,不能有所遲疑。
    <03>大家向來行事以他馬首是瞻,是因為他為人公正無私,又有才識。
    <04>你是大家推舉出來的組長,我們當然是以你馬首是瞻,任憑調度差遣。
    <05>他雖然沒選上理事長,但仍很有風度地表示會以新理事長馬首是瞻,繼續為工會效命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馬首是瞻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馬首是瞻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馬首是瞻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