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這裡

成語: 心安理得

來自《國語辭典》的講解:
Emoji和字體
成語詳解
  • 典故説明:
    心安理得」這句成語說明做事的時候,如果覺得心中坦然無所愧咎,所做所為就一定可以獲得合理的說解。「心安」是「理得」的前提,心要不安,理就難得。在《論語.陽貨》篇記載了一段孔子學生宰我來向孔子請教「三年之喪」的問題。宰我認為因父母之喪,當子女的要守三年的孝,都不能為禮作樂,禮樂豈不是會因此而失傳?所以他覺得守一年喪應該就夠了。孔子就反問他:父母喪不到三年,當子女的就吃好的,穿好的,心會安嗎?宰我說:「安!」孔子就說:「你要能感到心安,你就去做吧!」孔子認為處事的時候,只要心裡不會覺得不安,就一定可以說解,宰我既然可以覺得心安,當然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。一般人都是受到父母三年的褓抱提攜,所以為父母守喪三年,今天宰我認為只要為父母守喪一年就夠了,是以孔子不禁要懷疑宰我年幼時,是不是也和常人一樣,享有父母三年褓抱提攜的恩情。
  • 典源:
    ※#《論語.陽貨》1>宰我問:「三年之喪,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為禮,禮必壞;三年不為樂,樂必崩。舊穀既沒,新穀既升,鑽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」子曰:「食夫稻,衣夫錦,於女2>安乎?」曰:「安。」「女安則為之。夫君子之居喪3>,食旨4>不甘,聞樂不樂,居處不安,故不為也。今女安,則為之。」宰我出。子曰:「予之不仁也。子生三年,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夫三年之喪,天下之通喪也。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?。
    〔注解〕
    (1)典故或見於《三國志.卷九.魏書.諸夏侯曹傳.夏侯玄》。
    (2)女:音ㄖㄨˇ,同「汝」。你。
    (3)居喪:居父母之喪。
    (4)食旨:吃美味的食物。
    〔參考資料〕《三國志.卷九.魏書.諸夏侯曹傳.夏侯玄》中正則唯考其行跡,別其高下,審定輩類,勿使升降。臺閣總之,如其所簡,或有參錯,則其責負自在有司。官長所第,中正輩擬,比隨次率而用之,如其不稱,責負在外。然則內外相參,得失有所,互相形檢,孰能相飾?斯則人心定而事理得,庶可以靜風俗而審官才矣。
  • 書證:
    01.《中國現在記.第一○回》:「這班人在工上賺錢,只要心安理得,可賺的賺兩個也還不妨。」
    02.《東歐女豪傑.第三回》:「原來我們只求自己心安理得,那外界的苦樂原是不足計較。」
    03.《瞎騙奇聞.第二回》:「你別瞧著我擺了店面,天天賣錢,那是我自己本事換來的,我用著心安理得。」
  • 用法説明:

    【語義說明】形容行事合情合理,則心中坦然無憾。
    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坦然無愧」的表述上。
    【例  句】
    <01>我平生不做虧心事,當然心安理得
    <02>別管他人怎麼說,你只要幹得心安理得即可。
    <03>這是我應得的報酬,我自覺拿得問心無愧,心安理得
    <04>錢若不是自己賺來的,花起來總覺得不怎麼心安理得
    <05>為人處事,但求心安理得,別人要怎樣議論,我並不在意。
    <06>這幾年來,我自食其力,又不佔他人便宜,自然心安理得
    <07>如果我們老是想到自己的安樂,而讓別人去流血流汗,能心安理得嗎?
  • 辨識:
    「心安理得」及「問心無愧」都有自認無過,內心坦然的意思。
    「心安理得」側重於行為合理;「問心無愧」側重於不失良知,毫無愧疚。
    心安理得問心無愧辨似例句
    錢若不是自己賺來的,花起來總覺得不怎麼∼。
    以你的貢獻來講,今天接受這個獎勵,大可∼。
成語接龍
參考鏈接

參考《國語辭典》中的成語:心安理得

參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的成語:心安理得

参考《國語大辭典》中成語“心安理得”分成的單字詳解:

, , ,

用戶留言

暫無留言

請輸入您的名稱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
如果需要網站管理員與您聯係,請輸入您的郵箱,此郵箱不會被其他用戶看到。
請輸入留言内容,自動過濾HTML標簽,請不要帶鏈接。